第二百五十七章 不同的癲殼

在易辰生前的生物學認知中,病毒(virus)的結構相對簡單,通常需要在活細胞內才能顯示出生命活動。

現在作為病毒的他卻具備健全意識,甚至還能進行‘空中蠕動’,對這副病毒身軀進行微觀操控,甚至還能使用作為人時的相關能力。

花費數個小時進行從人到病毒的過程適應,

一番檢查下來,易辰已完成對自身結構的完全審視,感嘆這幅病毒軀殼的結構之精妙,甚至比人體更勝一籌。

主要由兩個大部分構成:

呈一百零八面體的特性衣殼(Capsid)

被包裹在內的納腦(Absorb-Brain)

其中特性衣殼主要包含以下三個重要部分:

1.「刺突」:呈觸須結構,分布於每個面間的銜接點。

這些觸須紮根於衣殼,與內部的納腦神經直接相連,可供易辰直接操控。

可通過浮動觸須來實現空中遊動,以及快速寄生不同類型的病者。例如巖層結構的病者,可控制觸須硬質化,使其呈鉆頭狀。

2.「外殼」:共計一百零八面體,每一面都能有效捕捉並向內光線,實現一種寬光譜的全景成像,使得易辰能將周圍所有畫面盡收眼底。

3.「內殼」:最堅固的內層結構,起到緩沖與保護納腦的作用

包裹在特性衣殼內部的【納腦】可看作是【癲腦】的前生。

一種還處於知識接納階段的初生腦體結構,相當於將正常生命體的所有器官與大腦整合在一起,

既能執行各種生命機能,也能起到接納外界信息,高效感知的作用。

不同於其它癲殼病毒,

易辰所化的病毒還攜帶著他作為人的特性,在納腦整體還纏繞著一種帶刺鐵鏈,甚至能控制這些鐵鏈沿著刺突結構長出體外。

而且在納腦深處還擠壓著死亡氣息,使得病毒呈黑色而非通常癲殼所呈的肉色,這樣的外型看上去就怪讓人害怕的。

『看來是想讓我體驗癲者形成的全過程吧,以病毒形態重回被封鎖前的舊世界,體驗感染生命體、汲取知識、演化癲腦的詳細流程,以此加深與舊世界病源的聯系,理解感染本質。

待到我這顆特殊的癲殼病毒晉升成癲者時,或許就是外界肉身突破極限之時,有意思。』

易辰並沒有急著進行病毒入侵,而是對當前環境進行觀察,

隨著他主觀蠕動衣殼表面的觸須,以一種較為可愛的形式於空中遊動。

逐漸下降所處的高度,

離地面越近,空氣中的雜菌也越多。以細菌為主導,有些菌體甚至是易辰的數百上千倍大小。

這些細菌也同樣具備自我意識,在發現易辰這顆宛若蜉蝣的殼狀病毒時,明明比它們小上許多,卻仿若看見死神般擠壓體內儲存的空氣,快速逃走。

『看來癲殼在舊世界還是很出名的,這樣的話能省去不少麻煩。』

易辰將目光鎖定在下面來來往往的‘人群’,

不同個體間的差異性是極大的,不單單是膚色上的不同,更多是不同病症帶來的結構不同。

雖說大部分都近似人形,但有些會多出額外手臂、尾巴、翅膀甚至一些難以想象的肉瘤、篩孔、導管等等病樣組織,有一些甚至呈半液體於地面蠕行。

還有不少全寄生型的個體,例如易辰看到的一位「背殼人」。

負責爬行的人體已喪失自主意識,背在他身上的巨型蝸牛殼內塞著寄生生命,有百來根軟刺插進人體背脊與後腦,控制他進行移動、進食等等日常行動。

初來乍到,易辰倒沒有非要挑選特殊病者。

目光鎖定著一位看上去最像人類,幾乎沒有額外增生組織,只在嘴角起著一些皰疹的青年進行入侵感染。

呼~隨著青年的一次正常呼吸。

易辰便順著吸氣過程,試圖順著由鼻腔直達對方的大腦,

誰知,當他飄進鼻腔這一處超大且布滿著毛發的洞穴時,一雙雙流膿的紅色巨眼瞬間睜開,注視著易辰這位孤獨的闖入者。

這些寄居於鼻腔間的皰疹病毒群立即對入侵者發起攻擊,

就在他們聚攏過來時,易辰這顆獨立病毒卻在他們眼皮下消失不見。

因目標缺失,防禦機制也就慢慢解除。

它們並不知道的是,在剛才聚攏的一瞬間,

易辰將所有觸須全部收進納腦,通過一百零八面的特性衣殼進行光學折射,以及納腦結構對當前鼻腔環境的擬態模仿,最終實現完美隱形。

繼續順著宿主的吸氣流程,借由納米級的微型體積輕松穿過鼻腔而來到大腦區域。

顱區同樣長滿著密密麻麻的皰疹,

從皰疹間流出的透明濃水甚至將大腦浸泡起來,使得整顆大腦泛黃、腫脹而畸變,外腦層也長滿著可怕的紅色小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