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儲君之爭?一場政治分野罷了!

“臣馬興附議。”

“臣張蒼附議。”

“臣……”

只是安靜了稍許,殿內再度響起附議聲。

這些官員都是贊同立長公子扶蘇為儲君的,一時間,舉殿似都在擁立長公子為儲。

然位列九卿的姚賈、杜赫等人都沉默不語。

若是過去,他們同樣會欣然贊成立扶蘇為儲,但上一次的事,扶蘇的舉措,讓他們很失望,他們察覺得到,扶蘇似根本就沒理會過他們。

這是姚賈、杜赫等人不喜的。

眼見殿內越來越多朝臣建議立扶蘇為儲,姚賈漸漸坐不住了,他站起身,朝嬴政行了一禮,肅然道:“臣認為立儲之事,事關天下長久,不能急於一時,更不能草率決定。”

“長公子過去信人而奮士,臣對此也深以為然。”

“但這大半年,長公子變化很大,跟過去已不可同日而語,豈能再用過去的眼光去看待長公子?”

“這不僅是對長公子的不尊重,更是對大秦長治久安的疏忽。”

“臣認為不妥。”

“今陛下君臨天下,四海歸一,絕三代之風習,湮昔日之封國,為的是建立一個千秋萬世之帝國,儲君為帝國日後的繼承者,擇選當慎之又慎。”

“誠然。”

“長公子過去涉獵諸般實事。”

“如天下錢幣改制,民眾遷徙互補,人口登錄,田稅徭役等民生諸事,但長公子在這種天下大政中,真正主事的極少,就算有所參與,也大多淺藏輒止。”

“而真正由長公子操行的只有‘官山海’。”

“這是長公子一手所為。”

“效果斐然。”

“但長公子行事偏激,不僅逼得商賈鋌而走險,更逼得齊地發生動蕩,更為甚者,未經陛下恩準,便私下特許提升商賈地位,以至最終廷尉府一時不察,罪及整個廷尉府。”

“前面有人言長公子有遠見,臣實在不敢苟同。”

“這次的‘官山海’之事,若非禦史府、廷尉府、少府三府通力合作,各級官署同心協力,最終才安然解決,不然恐會危及整個關中。”

“關中不穩。”

“大秦又豈能安穩?”

“長公子之政過於潦草急切,完全出於個人的私心,全然沒有考慮到對帝國的影響,以及帝國的實際情況,如此不切實際的行政手段,實在令臣有些擔慮,臣非是對長公子有意見,只是……”

“長公子這半年來的所為實在不能服人。”

“儲君乃帝國未來之基石,是萬不能出現任性而為的情況的,長公子就目下的情況,實在令臣有些擔心。”

“臣為帝國長久考慮,長公子眼下都不適合。”

“請陛下明察。”

說完。

姚賈恭敬一禮,重新坐回席上。

話語落下,舉殿側目。

姚賈的開口,出乎很多人意料,尤其前面長公子已隱隱‘眾望所歸’,他這時突然開口反對,態度已很是明確。

不少朝臣蹙眉。

大秦真正參與過政事的唯有扶蘇。

十幾名公子中,除了立扶蘇外,還能立誰?

陛下好不容易松口,若是這次依舊決不出,那豈非是給陛下添堵?

眾人神色各異。

高台之上。

嬴政面色如常,對此並不在意。

見始皇沒有開口,原本附議的朝臣當即消停下來,全都皺眉深思起來。

這時。

杜赫開口了。

他起身高聲道:“臣同樣認為立長公子為儲不妥,秦自立國以來,一直都未真正遵守立長一說,一直以來遵從的是立賢。”

“這才有六代明君治世,繼而為大秦掃平天下奠定了基礎。”

“長公子為長,但未必就賢。”

“方才姚賈太仆便已說明,長公子真正當政主政時,很容易意氣用事,國家之事無小事,豈能這般意氣任性?”

“當年博士學宮中眾儒生逃亡,長公子卻一直有意包庇,繼而讓孔鮒、子襄等儒家博士全身而退,也無形加深了關東對帝國的誤解,儒家善口舌,善撥弄是非,若是當初朝廷直接對儒生下手,地方情況或許會好很多。”

“儒以文亂法。”

“儒家為害之烈,如長堤之一蟻,如大廈之一蟲,安可這般小視?”

“孔子這儒家創立者如何?他對文人之言,可是看的清楚,言可生亂,亂可滅國,不然孔子何以殺少正卯?”

“長公子空談仁善。”

“卻是在以小仁而亂大政也!”

“長公子在天下的賢名,多為儒生傳播,實則情況難言,我等身為帝國的治國大臣,安能對此等隱憂置之不理?”

“大秦的治國為政可是法!!!”

杜赫的聲音不大,但句句鏗鏘有力。

他繼續道:“六國余孽之復辟勢力,三代王政下的殘枝敗葉,在大秦法制之下就是一群蟲蟻蛇鼠,大秦就理應將這些蟲蟻蛇鼠清掃幹凈,如若不然豈非是誤國、誤民、誤華夏文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