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章 劍走偏鋒!

張良坐在地上。

通讀了一遍,他心中已有了大概脈絡,只是依舊不敢大意,再度將這些竹簡翻看起來,直到連看了數遍,甚至都快要背下來後,他這才放下。

張良眉頭緊皺道:“從這些竹簡上來看,秦廷對北疆明顯更為看重,做的各項測試也更多,但這終究只是表象,秦廷的重心從來都是關東。”

“只是這次藏得更隱蔽了。”

“未曾透露分毫。”

“從始至終,都只是簡單的傳令。”

“對外宣稱的,只是將在關東修建大大型中轉倉庫,只是這倉庫當真有這麽簡單?”

“開源節流。”

“最終是要落在盈余錢糧上。”

“秦制之下,對錢糧的需求是海量的,每日吞吐的錢糧也數不勝數,關東修建倉庫,的確能減少路途上的損耗,但以秦廷過去對關東的嚴防死守,做出這樣的舉措,明顯是得不償失的。”

“至少……”

“很難贏得朝臣同意。”

“定是有後續。”

“只是這後續會是什麽呢?”

張良蹙眉深思。

在仔細想了一番後,張良不禁搖了搖頭。

並無什麽頭緒。

對於嵇恒的想法,他總是猜不透,甚至有時都不是猜不透了,而是根本就想象不到,嵇恒的想法天馬行空,不拘一格,往往都不按常理,也很難在歷史上找到相應的對照。

若是以常理去推斷,基本看不出問題,只會認為,一切都理所應當。

就實而言。

若非自己對秦廷有較深了解。

恐也會這般認為。

秦廷財政短缺,想進行開源節流,盈余出多余的錢糧。

而張蒼又是新任少府。

新官上任三把火。

想做出一些政績,做出一些改變,完全是合乎情理的。

尤其在關東修倉庫,跟始皇巡行宣揚的‘修人事以勝天’契合,完全是合情合理的,而且還做了一定的補丁疏堵,便是只容許關東錢糧征收上去後,在地方停留至多三個月,而後便一定要轉移走。

絕不在關東地方停留太久。

一切似都理所當然。

但張良不信,此事會這麽簡單,更不信,以嵇恒這般狡黠如狐的人,只是淺嘗輒止,這也不是嵇恒過往的行事風格。

嵇恒定另有所圖。

張良起身,手中竹簡輕輕拍打著,低聲道:“嵇恒究竟在算計著什麽?又在圖謀著什麽?”

“他究竟有何居心?!”

張良一臉疑惑,在院中來回踱步。

沉思良久。

最終。

他還是把目光放在了錢糧上。

解鈴還須系鈴人。

而錢糧正好是秦廷最在意的。

張良輕聲道:“錢糧……秦廷是以錢糧開口,那理應也能從錢糧方向找到突破口,而秦廷這般做法主要是為了為朝廷盈余錢糧。”

“無錢萬事休。”

“只是通過所謂的開源節流,這能盈余下的錢糧,終究是太過有限,也根本擔負不了太多,北疆也好,修倉庫也好,都只算得上蠅頭小利,真正論下來,不過是縫縫補補。”

“難以有後續的進展。”

“難道當真是受到嵇恒影響太深,以至於讓我無論何事都會起疑?”張良暗自喃喃,眉頭卻是緊皺。

良久。

張良搖搖頭。

秦廷這麽做,定不會是無的放矢。

也絕不可能是無的放矢。

秦廷哪有那麽多的時間跟精力去折騰?若是不圖謀什麽,這一切明顯是得不償失的,也是在放松對匈奴的管控,以及放松對關東的控制,以秦制對天下的要求,這明顯是不合的。

“通過開源節流,明顯是不夠的。”

“還需要從地方來錢。”

“嵇恒是有憐憫底層民眾之心的,故不太會支持繼續斂財於民,而不能從地方民眾處取財,便只能從別處取。”

“商賈?”

張良搖頭。

他不認為是商賈。

經‘官山海’後,商賈元氣大傷,還為地方官吏盯上了,而今的商賈在朝廷跟地方層層盤剝下,根本就收不上太多錢,真正手中有不少錢糧的,身後大都有著地方官吏的影子。

這是官府難以查清的。

秦廷對地方情況沒有徹底調查前,都不太可能去動手,貿然舉動,只會打草驚蛇,也會入不敷出,秦廷也沒有這麽大精力跟動力去查。

何況就算查到了。

商賈掙來的錢糧,早就為地方瓜分了。

秦廷又能獲利多少?

“哪是貴族?”張良目光微動。

隨即。

他再度搖頭。

貴族更不可能了。

貴族本就站在秦廷對立面。

他們對自家財富隱藏的更加嚴實,秦廷想從貴族手中,將那些藏匿的財物搜刮出來,根本就不現實,其中難度跟抓捕隱匿貴族相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