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8章 裨將韓信!

二月伊始。

扶蘇正式即位登基。

為秦二世。

在登基大典上,扶蘇宣布了,即將大赦天下,也宣布了大赦範圍,並明確點明了相應的截止時間。

與此同時。

對於朝中一些官員的擔憂。

扶蘇也做出了相應答復,便是下了一道詔書,讓地方多加留心注意,若是地方生亂,即刻上報,並令地方郡縣迅速出手鎮壓。

此外。

便再無其他措施。

扶蘇即位之後,多次召開廷議,商議加快落實,地方的大一統之政,加快地方初級學室的建立,完善鹽鐵等商品的商稅制度等等。

好似根本不在乎地方可能發生的隱患。

然只有蒙恬等人知曉。

這只是假象。

朝堂的不作為,其實只是表象。

實則是外松內緊。

對於扶蘇的舉止,朝堂起初是有異議的,只不過扶蘇並未解釋,只是讓朝臣莫要非議,並嚴令朝臣大談關東隱憂,只不過扶蘇的口諭,並未阻擋朝臣的雪花般的上書,扶蘇在一陣不滿後,終是執拗不過,簡單的解釋了幾句。

便是朝廷求穩。

不會再像當年一樣急於求成。

而是更注重最終成效。

但對於具體會做什麽,扶蘇絲毫不泄露半分。

不過隨著幾道傳向藍田大營、北疆、南海的文書下發,朝臣也總算明白過來,扶蘇心中早就有了定計,只是不想跟他們透露罷了。

這也讓大秦朝臣生出了不少的危機感。

不過扶蘇上位之初,並沒有急著對朝堂大動,而是繼續沿用著之前的朝臣,並委以他們重任,只不過扶蘇越是這般重用,越讓這些朝臣心裏沒底。

因為扶蘇變了。

變得喜怒不形於色,變得不對外表露任何情緒。

也變得讓人猜不出扶蘇在想什麽。

這種情況並未持續太久。

因為大秦的朝臣,在一次次碰壁之後,終於明白過來了一件事。

扶蘇已不再是過去的扶蘇了。

他現在是大秦皇帝。

秦二世。

繼續用過去目光看待扶蘇,只會將自己推入無盡深淵。

扶蘇就靠著這般高深姿態,一步步讓朝臣適應了自己,也讓自己徹底掌控了朝堂,而且掌控的十分迅速。

北疆。

漫天晚霞之下,草原蒼蒼人馬茫茫。

黑色秦軍如風暴般席卷草原,猶如一道道黑色利刃,將天穹一分為二,漫天的雲團,好似也經不住這龐大秦軍沖陣,被撕裂的粉碎,甚至染上了一抹血色,數以千計的騎兵,就這麽浩浩蕩蕩在草原上馳騁,如入無人之境。

這股黑色洪流,在一陣急馳之後,終於在天黑前,趕回了九原秦長城。

長城烽火台上,十幾名駐守的士卒,望著這黑色洪流,眼中流露出一抹羨慕之色,他們自然知曉這是何人的軍隊。

韓信。

這個關東出身的將領。

僅僅一年半的時間,就連跨數級,從一個百夫長,一躍成了統領萬人的裨將。

這晉升速度,放眼整個秦軍,都是駭人驚聞的。

更關鍵的是。

此人目前才二十出頭。

不過對於韓信的晉升,軍中其他將領只有羨慕,卻是並無太多的嫉妒,因為這是韓信自己殺出來的,他最初靠著練兵,贏得了軍中將領認可,而後便正式開始了帶兵,只不過韓信的帶兵跟其他將領不一樣。

他不是提防匈奴南下,也不是想著阻攔匈奴劫掠。

而是主動出擊。

一年半的時間,韓信出擊了整整二十幾次,每次都有斬獲,靠著這些軍功,韓信也從一個百夫長,一步步晉升為了領兵萬人的裨將。

而在半年前。

因韓信出擊的太過頻繁,引起了匈奴右谷蠡王極大不滿,在草原埋伏三萬重兵,想要伏殺韓信,而那時的韓信手中只有五千軍馬,然韓信就是率領著五千軍馬,血戰草原,逼的右谷蠡王毫無辦法,最終只能無奈敗退。

通過這一戰。

韓信正式晉升為了裨將,領兵一萬。

也是從這次開始,草原各部對韓信都是避而遠之,根本不與韓信交手,甚至草原各部一致相約,但有韓信在,不復再進中原。

匈奴單於冒頓更是多次表露不滿。

想讓秦廷將韓信調走。

甚至直接拿出跟秦廷的交好協議,想借此讓秦廷退步,不過蘇角並不為所動,只是輕描淡寫的回了幾句,韓信只是在草原練兵,並未有跟匈奴交惡的心思,反倒是匈奴咄咄逼人,多次欲取韓信性命,豈能惡人先告狀。

雙方在北疆扯皮不斷。

最終匈奴爭執無果,只能認栽,韓信所在的九原區域,匈奴人基本不願踏入了。

回到軍營。

軍司馬將這次外出的斬獲上報了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