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0章 戰後秩序(第2/4頁)

等到那些幸存者們陸續回家,當地的物流資源肯定會吃緊,哪怕後方有物資也很難立刻運過來。

戰地氣氛組表示理解地點了下頭。

“明白,那就先增加五條航班好了,這個我們可以隨時溝通……另外,關於駐軍的事情,我們想知道你們的安排。”

瓦努斯想了想說道。

“我們打算在巴托亞行省駐紮十個師的部隊,包括企業的三個師,包括威蘭特人遠征軍在內的來自聯盟本土的五個師,以及金加侖港的兩個師……並視情況在十年之內將駐紮部隊削減到兩個師。”

“管理者的意見是,我們必須確保新上台的當局能夠充分代表當地人的意見。當然,如果你們擔心同胞的安危,可以留兩支萬人隊在這裏監督我們在當地的工作。”

至於撤軍的具體時間表,主要取決於當地社會的發展進程。

不過瓦努斯還是很看好南方的同胞們,甚至比威蘭特行省的同胞還要看好。

拋開戰術層面的細節,上升到戰略的維度。

東帝國難以走上現代化的原因不是因為薩倫不夠聰明或者不夠有遠見,本質上還是龐大的舊軍事貴族集團擁有廣袤的土地,而土地和依附於土地的資源又是東帝國的經濟支柱。

瓦努斯自己也是軍事貴族出身,很清楚那些世襲的榮譽和土地有著怎樣龐大的力量。

而薩倫這家夥能打著東擴的牌玩死“東擴派”並全身而退,一兵未發便將南方軍團在東方的利益全部笑納,已經足以證明這家夥的手段絕不只是穿在表面上的那套黃金鎧甲。

他很清楚,東帝國需要的是工業化,或者說那些因為工業化而富裕起來的新階層們。

無論是工廠主,還是工人。

當他們的力量壯大到足以制衡東帝國內部的軍事貴族們的時候,東帝國自然會邁向下一個社會進程。

至於婆羅國也是一樣。

他們的憲政夭折本質上也不是因為阿布賽克不夠聰明,拉西不夠狠,或者紮伊德太沒底線,而是“碼頭工統領”和“奴隸軍官”分別代表的“市民階層”和“軍官階層”在婆羅國過於小眾,只在金加侖港有一畝三分地,而絕大多數婆羅人都是農奴或者精神上的農奴。

殺了想當皇帝的亞努什,就會冒出來不當皇帝改當家長的紮伊德,而殺了紮伊德又會冒出來下一個更難對付且更不容易察覺的紮伊德。

婆羅行省也是有聰明人能看見這點的,比如那個尼揚。

想改變一個社會不是寫幾本教科書就能搞定的事情,得深入到社會最基層,從底層代碼開始改寫,徹底改變那片土地上所有人的生活方式乃至語言的使用習慣。

如果婆羅行省的人口只占廢土的1%,那改變他們並不是很難。

但事實是,他們可能比廢土上的所有幸存者加起來還要多。而聯盟如果真不計成本的去做這件事情,更可能是聯盟反過來被同化掉。

作為跟了楚光多年的老部下,瓦努斯覺得這可能才是那位大人選擇“成全”他們的真正原因。

雖然其他威蘭特人更憤懣於婆羅人對自己英雄的態度,但瓦努斯自己其實不太喜歡用英雄史觀去解釋客觀的問題。

哪怕從結果上來講,不尊重歷史和英雄的婆羅人確實遭了報應。

無論他們是否自知。

不過另一方面巴托亞行省的幸存者卻要幸運的多了。

這裏沒有東帝國那麽廣袤的土地,也沒有那麽多地主,軍事貴族更是死的差不多了。

那些年輕的軍官沒嘗過戰爭的甜頭,只吃了戰爭的苦,只要別讓他們活得太憋屈,大概是不會誕生下一個提爾的。

那些少年兵就更不用說了,他們壓根就不能算士兵階層,只是被強行塞了杆槍就扔到前線的市民,非要說也是民兵。

也算是多虧了提爾那個瘋子,他的瘋狂送走了自己,反向加速了南方軍團的社會進程。

在這片土地上,舊勢力已經死絕,市民階層的力量無比強大,並且人均接受過基礎教育,腳下還踏著大片的工廠鐵路公路以及亟待重建的廢墟。

再加上威蘭特人又是天生的藝術家和建築師。

有這些基礎,他們很難不成為廢土上又一個經濟騰飛的奇跡——第二個南海聯盟。

而且是更大一號的南海聯盟。

戰地氣氛組很明顯和他想到了一塊去,臉上露出了愉快的笑容。

“既然你們都這麽提了,那我們就恭敬不如從命。我們會保留兩支萬人隊在當地,確保威蘭特人以及巴托亞行省的原住民受到公正且合法的待遇。”

瓦努斯的臉上也露出愉快的笑容。

正好閱兵式差不多也到了尾聲。

他頓了頓,用閑聊的口吻拋出了最後一個既重要也不重要的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