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第2/3頁)

“大嫂,我這病還沒好呢!怎麽不能休息。”

原身這兩天發燒生病,加上特殊時期學校亂糟糟的,何母幹脆讓她別去學校。

“燕子啊!你也別說你大嫂。她這是擔心你呢!”靳大媽見何玉燕出來,立刻變了話鋒:“她這不是擔心你畢業後就要下鄉嗎?不像我家裏麗麗,我跟你叔可是砸鍋賣鐵都不會讓她下鄉的。”

“這麽熱鬧啊!”

靳大媽的話音剛落,門口就響起了個大嗓門。

何玉燕一聽就知道這是原身的親媽回來了。原身的親媽是廠子包裝部的臨時工。這個時候回來,應該是廠裏沒活幹了。

“媽,你看看大嫂。”

原身跟親媽的關系就跟時下的人差不多。親近不足,溝通不多。何玉燕也不敢在對方面前多多說話,怕掉馬。

那頭,何母三言兩語就把靳大媽打發回家。轉頭直接說:“大妮,燕子的事兒你少摻和。她爹媽都還沒死呢!”

徐大妮一聽這話,就知道剛剛自己跟靳大媽說的那些話,鐵定給婆婆聽到了。當下夾起尾巴做人,討好笑道:“媽,我錯了。我去擇菜洗菜。”

說完一溜煙兒拿起何母剛進門時放在角落的青菜,就跑去走廊盡頭的公共水槽。

教訓完大兒媳,何母轉身問道:“燕子,身體好些了吧!好了的話也別在家裏悶著。跟你同學他們打聽打聽,畢業後是怎麽個樣兒?相親的事兒,我已經托了你伍嬸子幫忙留意了。”

說完這話,又急匆匆朝水槽那走去。不用說,鐵定是去看大嫂有沒有繼續碎嘴子。

何玉燕耳朵聽著何母急匆匆的腳步聲,繼續整理之前接收的記憶。可是,越是整理,她就越是覺得哪裏怪怪的。

中午,一家人吃午飯。

前頭說過,何玉燕有三個哥哥。其中大哥、二哥已經結婚。

大哥何勇波是廠裏包裝車間的正式工人。大嫂徐大妮是郊區公社的村民。兩人有一個5歲的兒子,小名大寶,已經在上育紅班。

二哥何勇濤是農副產品收購站臨時工。二嫂江美菊沒有工作,但她親爹是收購站的站長。二哥家有一對6歲的雙胞胎女兒,叫寶珠、寶玲。同樣在上育紅班。

三哥何勇海單身,在外面當兵,平時很少回家。但她跟原身的關系是最好的。

而原身的親爹在廠裏是面粉操作車間的工人。親媽則是在包裝車間當臨時工。

這情況聽著很不錯,但實際情況卻是,除了三哥外,剩下10口人住在一間只有30平的屋子裏。這屋子是廠裏分配給何父這個老工人的。當初分配只有一間屋,沒有任何隔斷。

隨著孩子長大,現在30平的房子用木板隔成四間房。一間給大房,一間給二房,一間是用來堆放雜物、飯桌的所謂客廳,平時三哥回家也在這個客廳打地鋪。還剩一間則是原身跟父母的房間。

沒錯,原身18歲了,居然還跟父母一個房間。兩者之間平時就用一道布簾子隔著,出入也單獨給她弄了個門簾子。但是,一點兒隱私都沒有。

這也是何玉燕最難以釋懷的地方。試問,誰能一下子接受自己從別墅業主,變成只擁有一個床板的小可憐呢?

“燕子,對之後你有個啥想法?”

午飯吃的是二合面饅頭跟雜菜湯。這饅頭何玉燕吃不慣,就把饅頭撕成條狀,放到菜湯裏面泡軟。就這夥食,也比隔壁老是吃窩窩頭的靳大媽家要好上不少。

聽到二嫂江美菊的問話,想也不想直接來了句:“我先去打聽一下其他廠子的招工。”

她一個現代人,連雜草跟禾苗都分不清。真下鄉了,不止給老鄉添麻煩。自己也得脫幾層皮。而且聽說下鄉的人甚至還沒二合面吃。頓頓窩窩頭、野菜團子混著吃。

不想下鄉那就只能去找工作試試。實在不行,她媽還在托人給她找對象呢。

“找工作挺好的。我也讓我爸問問。到時候要是找個好對象,工作有了,對象有了,多好啊!”

江美菊這話一說,徐大妮就嘲諷道:“就你那摳門精一樣的老爹,哪可能那麽好給小妹找工作。”

徐大妮說著,討好地對何玉燕笑笑:“小妹,要我說。你長這麽漂亮,隨隨便便就能找個好對象了。”

想到之前洗菜時聽到的那些話,徐大妮更加殷勤起來:“真的,小妹。嫁人多好啊!你看我,要不是嫁人哪能變成個城裏人呢?”

找對象這條路自然也在備選範圍。但是,即使要嫁人,何玉燕也不樂意跟徐大妮沾邊。於是,撇開頭看向親媽。

何母對於女兒找工作或者嫁人都是贊同的。她三個兒子因為各種原因都沒下鄉。自然也不樂意唯一的閨女下鄉。

“好了好了。嫁不嫁人的事兒,你個大嫂子怎麽能在小姑子跟前說。早上不是讓你別管燕子的事兒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