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三章 移山一指勝百儒

眾多讀書人擡頭望向天空的千山百河,紛紛惋惜。

“可惜了,西北乃是魔門、地府與邪派之地,讀書人少之又少。若在江南,不知多少大儒會相互通傳,必將聚化山河,守護啟遠城。”

“北地多豪傑,少士子。現在北地各城,除了守河軍下轄的一些城市,從未出現過詩文山河。”

“據說當年岡鋒先生創辦啟明書院,就是希冀北地書生能創作出一首名動天下的詩詞。”

“而今,名動天下的詩詞有了,可卻因為讀書人太少,難以聚化。”

“你們看,只張摩崖先生一人,果然不足,山河影子變淡了。”

“可惜,一旦聚化詩文山河,我等只要在啟遠城中,改此詩成戰詩,便可憑空增加一品,自此以後,啟遠城無憂。”

“許多大儒離此地太遠,未必來得及。”

眾人正遺憾,就見北方偏東方向,一支青色白毛大筆飛來,長達百丈,點在千山百河上空。

“此詩,乃詠雪之冠。”

大儒聲音通傳千裏,啟明書院讀書人神色振奮。

“應該是守河軍的赤瞳大儒周長河。”

接著,守河軍方向,傳來多聲大儒稱贊。不多時,南方各地,亦有大儒出面,稱贊此詩。

不到一刻鐘,足足十四位大儒出手。

但是,那千山百河依舊半透明,沒有凝實。

等了好一會兒,遲遲沒有新的大儒出現,眾人越發焦急。

“這首詩,果然非同尋常,千山萬徑、寒江飛雪,力量之大,難以想象,沒有半百之數的大儒,難以聚化成形。”

“這首詩雖然未必能聚化成形,但只要我們當地讀書人不斷修習,不斷使用,或許多年之後,可有所得。”

“是啊,偶爾會有古詩因為傳唱良久,貫穿時光長河,引來眾聖注視,一躍聚化。”

“此詩百年之後,必能聚化。”

“百年之後,啟遠城可在?”

詩會之上,眾多讀書人沉默。

天上的千山百河漸漸變淡,風雪徐徐向外散逸。

就在此時,神都方向,一只大手橫跨萬裏,足足千丈之大,伸出食指,輕輕點在千山百河之上。

趙移山的聲音傳遍天下。

“千山風雪,獨釣寒江,此詠雪之作,當冠絕天下!”

天夜搖晃,大地震顫,那手所點之處,金光燦爛。

金光順著山河流淌,刹那後,覆蓋數百裏的千山百河金光燦燦,宛若大日永照。

這一刻,萬裏之內,所有人都可清晰可見,天懸金山,夜流雪河。

原本半透明的千山百河急速凝實。

不過幾息後,山河聚化,形貌如真。

“是趙首輔!”

“全解公出手了!”

“移山一指勝百儒。”

“成了!”

啟遠城的所有讀書人歡呼雀躍,普通百姓站在厚厚的大雪上,不再望向雪下的凹凸不平,紛紛擡頭,高頌皇上英明。

萬民歡呼中,千山百河垂下條條金光,落入城中,照亮百裏。

正在前往血衣門路上的啟明書院監院馮葉脈擡頭望天,撫須微笑,眼中淚花閃動。

“啟明文會,成矣!岡鋒之志,傳矣!”

啟明文會現場,天光大亮,照得人睜不開眼,甚至勝過夏日正午。

光明之中的眾多人,帶著古怪的表情,望向前方的高台。

高台之上,沒有一絲亮光,漆黑一片。

三百余人站在台上,面色漆黑如夜。

原本的齋長向志學,呆若木雞。

那路遠亭,撲通一聲跪在地上,涕泗橫流,痛罵自己愧對岡鋒先生教誨。

其余三百余人,滿面悔恨。

若不參與此事,只要長留此地,得千山百河滋養,有很大可能突破自身極限,更上一品。

尤其是天資不佳之人,最為悔恨。

每次詩文聚化,都會催生大批七品書生。

但現在,只能遠離此地,否則停留越久,心志越是殘破,最後可能崩潰。

啟遠城原本就因為岡鋒先生,隱隱有成為北方第一文人之城的可能,只不過之後幾任縣令庸碌貪婪,敗壞了啟遠城的名氣。

現如今,岡鋒先生留印,岡鋒之子賦詩,趙移山親自點詩聚化,不久之後,此地必將成為毋庸置疑的北方第一文人之城。

自此以後,啟明書院的地位將扶搖直上,雖然比不過超一流的四大書院,但只要努努力,晉升一流書院指日可待。

到那之後,整座城啟遠城便如同巨大的漩渦,吸走北方數千裏內絕大多數文修。

隨著書院的讀書人越來越多,越來越強,整座城市甚至可能自成氣運,更進一步。

向志學呆呆地望著天空高懸的千山百河,長長一嘆。

趙移山親點,李清閑名動天下,已經無人可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