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六章 表演配合

祥瑞出現的當天,李清閑的請罪書經由夜衛,遞交內閣。

書中字字泣血,句句悲絕。

上面寫的明明白白,岡鋒之子李清閑,一生清白,但怎奈被奸人所害,步步緊逼,為圖自保,爭一線生機,才出此下策。

李清閑甚至想不明白,自己一個老老實實的文修之子、無權無勢的夜衛小兵,何至於被逼迫到流亡大河都被人算計?

何德何能被十萬妖軍圍殺?

最後,李清閑聲明,泰谷城的每一個人、每一根針、每一條線,都是齊國的,都是皇上的,只要皇上想取,李清閑當叩謝皇恩,連帶身上官服,一並交還。

只希望,看在李家滿門忠烈,洗刷此身冤屈。

這封請罪書很快傳遍天下。

許多人還納悶,怎麽上面還沒等出手呢,你李清閑就主動交權了?

朝堂大員們則搖搖頭,當年岡鋒但凡有李清閑一點的不要臉,也不至於當庭撞柱。

是,這是李清閑的認罪書,是願意交權,可問題是,朝廷拿什麽去收?

十幾萬全部修煉李清閑功法的大軍,誰能指揮得了?

萬一鬧出點亂子,讓泰谷城被奪,這個責任誰擔?

哪怕想擔責任都是最好的結果,最壞的結果是被亂軍殺死,然後栽贓給妖族。

加上那本《恭聽聖解筆記》和祥瑞出泰谷,三件事連一起,那李清閑的意圖就很明顯了。

李清閑忠心耿耿,是害人的奸臣逼他到這種地步,他並不想擁兵自重,他只是在自保。

至於真假,天知道。

不管怎麽樣,李清閑的態度表現出來了,這比什麽都重要。

對朝廷來說,多一個李清閑不多,少一個李清閑不少,各地不服王化的太多。

當場各位大員,一品二品的都算上,有幾個心向皇室的?

只有一個李清閑大張旗鼓表忠心。

這就足夠了。

朝廷把李清閑逼成那個樣子,孤軍抗妖,還要怎麽樣!

怪不得小道消息傳出,那本《恭聽聖解筆記》一出,太寧帝嘆息一聲,稱贊道:“此心之忠,不遜其父。”

果不其然,請罪書發出的第二天,太寧帝下旨賞賜李清閑,認可李清閑的忠心,進行安撫。

不過,實職官銜一點不給,只給了一個毫無用處的太子少保加銜。

各方一看這賞賜,也全都明白了。

既然李清閑開始表演,那太寧帝就當眾配合。

無論以後怎樣,現在雙方都給對方留了一個體面,只要沒有意外,雙方短時間不會沖突。

一個大勢剛成,需要養精蓄銳。

一個百廢待興,沒必要去折騰一個只在一城守國門的。

這次雙方留著臉面,下次就有的談。

殺人放火受招安。

目前看來,李清閑的意圖很明顯,表面訴求還是要解決害他的人,但內在訴求是不是坐地起價,那就不得而知。

至少在未來一段時間,泰谷城不會威脅朝廷根基。

對朝廷來說,表面上一團和氣,私底下勢不兩立,比什麽都重要。

因此,朝中大員對李清閑做出了統一的判斷,一個年輕的陳鷹揚,受了點小委屈,用不了幾年,自會改性子。

路寒放回傳訊符盤,面沉似水。

李清閑這一招,化解了大多數危機。

現在,太寧帝只要不調不宣,那李清閑就永遠聽調聽宣。

既然李清閑還是朝廷的臣子,那內廠和解林甫的許多招數,就只能停一停。

萬一鬧大,那板子不可能打在李清閑身上。

他沉思片刻,回頭望了一眼松山派的山門。

松山派雖然是天柱大派,但衰落已久,多年不出超品,只掌門沈滿光支撐門派,雖為一品,但行將就木。

他費勁心思,承諾種種好處,終於說動沈滿光。

不需要多做,只需要在泰谷城遭遇妖族圍殺的時候,暗中潛伏,偷襲李清閑一劍,之後馬上離開,沒有任何風險。

無論事成與否,內廠都會扶持松山派,不僅保證松山派不會被其他門派吞並,還要幫助復興松山派。

路寒松了口氣。

一品人族偷襲與二品虎王偷襲,完全不一樣。

妖族五大三粗,必然提前暴露,導致李清閑有所準備。

但堂堂一品定神偷襲,堪稱恐怖。

尤其沈滿光乃是天柱大派掌門,一生戰鬥經驗豐富,學的更是超品功法與劍法,不要說李清閑區區三品,即便是一品高手,稍微不慎,也可能被沈滿光一劍斬殺。

“李清閑啊李清閑,你這一步一步,看似飄忽,實則沉穩,我不能再等了……還有段天機,那鎮妖塔,不能讓你得手,我要想辦法,奪取鎮妖塔……”

泰谷城中。

李清閑按部就班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