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計算機學院的爭奪

教務樓二樓會議室。

理學院院長欒海平,教務書記蔡國強,科技處主任副主任李明,還有包括周清源在內的理學院三位資歷深的教授,他們都看向了朱建榮。

朱建榮很是鄭重的說道,“大家知道王浩吧?周教授推薦的,和學校只簽了一年合同,當時考慮的是,他身上有科研問題。”

“周教授很有眼光。”

“王浩確實是非常的出色啊!”他很認真的說道,“之前有三篇核心論文,數學計算機類,我仔細研究了,內容是傅裏葉變換輔助構架數學模型,國內外互聯網大公司,都非常重視這個成果。”

“我聽人說,阿巴雲給王浩開出百萬年薪,邀請他做個講座,就花了二十萬。”

“這個事,我知道。”

周清源開口道,“我也是聽別人說,後來問了下王浩,那個成果確實很有價值。”

朱建榮點頭繼續道,“之前我們是商量著,下學期前給王浩提升為副教授,也就是副高七級,只要做個申請,重新簽合約就沒問題。”

其他人都跟著點頭。

副教授已經屬於‘體制內聘任’,受限於教學年限、資歷等,他們也沒有權利直接提升,而是要向省教育廳提交申請,一般省教育廳不會插手高校聘任問題,只要有幾個教授簽字推薦,就完全沒有問題了。

他們有些疑惑的看向朱建榮,事情不是都已經說定了嗎?

二十四歲,特別提升副教授,速度已經相當快了。

如果是放在十年前,根本也不算什麽,因為當時人才沒有這麽多,二十四歲的東港博士,可以歸為‘天才’級別,來學校就會被聘任為副教授。

現在人才太多了、博士太多了。

哪怕是頂尖高校畢業的博士,來到大學也要先簽七年合同,有一定的科研成果,積攢兩年、三年的教學資歷,才能留任聘為副教授。

二十四歲就升為副教授,已經相當驚人了。

看著其他人疑惑的眼神,朱建榮說道,“你們知道,今天王浩來科技處幹什麽了嗎?”沒等其他人說話,就直接說出答案,“他要去STACS上作報告,來問參加國際一類會議,學校資助的問題。”

一句話,頓時引起一片驚訝。

“STACS?你確定?不是開玩笑吧?”

“王浩?STACS?”

“那個德國和法國輪流舉行的計算機會議?我聽說過,好像門檻很高啊!”

“什麽研究能通過?”

“咱們學校,這些年好像沒聽有人參加吧?不過也正常,計算機學院……哎,沒幾個人!”

“所以——”

朱建榮提高了音量,很認真的說道,“我覺得,必須要采取行動,學校一定要留下王浩。等他參加了STACS,估計其他大學都會知道了,到時候……”

後面不用多說了。

其他人也馬上反應過來,頓時議論起來,“還能怎麽留啊?再過兩個月就升副教授了。”

“你覺得其他大學,會不願意給一個月七篇SCI,其中四篇核心期刊,還能申請到STACS門票的天才,一個副教授的教職?”

“我們學校,好像沒有競爭力啊……”

“現在首先確定,他有沒有考慮離開,周清源教授,你說說。”

“這個……”

周清源也不知道該怎麽說,個人情感上來說,他當然希望王浩能留下,但考慮到王浩的事業,去更好的高校、去高端的科研機構,甚至去外面的大公司拿高薪,都是很不錯的選擇。

欒海平忽然道,“升教授不實際,以他目前的成果和資歷,肯定是申請不到,但是有個崗位很適合。”

“什麽崗位?”

“理學院教研室研究員!”

欒海平道,“這個職位是技術崗位,等同於實驗室的研究員,是學校單獨聘任的,給個正教授級待遇,也沒有問題,還不用通過教育廳。”

“只是……”

朱建榮頓時反應過來,“欒院長,您是說,教研員需要肩負更多的教學任務。”

“對。”

欒海平點頭,“學校基本要求,各學院教研室的教研員,最少也要擔任一門本科必修課講師,最好還需要兼任一門研一輔修課的講師。”

“這個……也是啊!”

周清源點頭道,“教研員一般都是教授擔任的,王浩這種做研究的人才,最好還是專心做研究,不擔任任何教學工作……”

朱建榮道,“但也可以試試吧,也許王浩就同意了呢?教研員最高能有正高(正教授)的薪資待遇,也算是很大提升了吧?”

“我反對!”

會議室的大門忽然被推開,一個戴眼鏡的老教授推門而入,正是計算機工程學院院長陳慶華。

陳慶華氣勢洶洶的沖進來,大喊著說道,“我反對。根本不需要當什麽教研員,我們計算機學院就有實驗室,王浩這種計算機天才,完全可以到計算機實驗室,擔任副研究員。這可要比教研員正規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