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我當然會為我的話負責

沙勉之知道王浩也要做報告,還說和自己成為競爭對手,頓時感到有一點緊張。

他曾經是王浩的老師,但王浩早就不是‘印象不深’的本科生了,能在東港大學上研究生、博士的人,都可以稱得上是精英人才,能留校東港大學的博士生,更可以說是‘精英中的精英’。

哪怕是手下最看好的博士,帶過來參加STACS會議的徐傑,也不敢說能百分百留校東港大學。

東港大學,人才太多了!

王浩還屬於非常優秀的那一種,不談材料實驗室的問題,他離開東港沒過幾個月,就完成了好多篇SCI,有幾篇算法論文都是在核心期刊發表的,其中‘傅裏葉變換構建數學模型’的論文,在互聯網行業產生了不小的影響,可以促進大數據分析變得更快捷、精準。

這個成果可以說是頂尖的了。

但是,也正因為前一段時間的輿論,沙勉之知道王浩剛完成了幾項研究,最初見到王浩根本沒想過他是來做報告的,只是覺得像是其他學者一樣,來STACS會議只是為了漲見識、學習,反倒和他一起的阮海龍,更像是來做報告的。

等和王浩、阮海龍分開以後,沙勉之一行人重新去了會議廳,到電子欄找了一下王浩的報告。

“在最後,二廳,下午第一場。”王明坤快速瀏覽了一下,就找到了王浩的報告。

“大數相乘算法?”

王明坤思考著說道,“他才剛完成傅裏葉算法相關的研究,估計就是個改善算法吧。”

他估計著,“小成果,運氣不錯,過稿了!”

“應該是這樣。”沙勉之思考著點了點頭,才剛完成一項重大研究,正常來說,不太可能快速完成另一項,大數相乘算法是個焦點問題,但幾十年都沒有突破進展,而對於算法的改善,提升特定情況下的效率,就只能歸在‘小研究’行列中。

“王浩,估計就是開個玩笑吧!”沙勉之頓時笑著搖了搖頭。

旁邊的徐傑忽然開口問道,“沙老師,王浩不是數學博士嗎?他怎麽來參加計算機會議?”

沙勉之還沒有說話,王明坤則笑道,“小徐啊,你要是想在計算機的基礎研究方向走的更遠,必須要學好數學,最好是能學個精深。”

“數學,是計算機的基礎,不管是什麽算法,基礎都是數學。”

“如果你的數學好,計算機研究有成果很容易,反過來說,你只是計算機好,了解的多、能用出來,只能當個程序員,沒有辦法從事理論、算法的研究。”

沙勉之也笑道,“多聽聽王老師說的,所以我才讓你多看數學。”

徐傑了然的點頭。

當想到王浩的時候,不由得有些羨慕,對方比自己還小一歲,卻已經完成有影響力的研究,並且能在頂級會議做報告,能和沙勉之、王明坤平等對話。

而他,還只是個跟著導師的博士生。

……

第二天,會議正式開始。

王浩和阮海龍來的都很早,會場沒有特別安排座位,他們也沒有做得太靠前,只是在中間找了位置。

過了沒多久時間,沙勉之三人也到了,就直接走過來並排坐下。

上午報告都是在一號會議廳進行的,輪到一些‘不被看好’的報告,才會在兩個會議廳一起進行。

等到了開幕時間後,會議組織方、主席,以及幾個委員評審相繼入場,隨後主席上台說了一大堆話,可以簡單總結就是‘會議正式開始’。

STACS會議開幕並沒有那麽復雜,只是主席說了幾句話,對去年的會議進行總結,然後說一下今年的會議安排,接下來就宣布報告會正式開始。

第一個上場的是個年輕教授,大概只有三十歲左右,來自巴黎綜合理工大學。

法國舉辦的會議肯定照顧下‘自己人’。

用一個‘不怎麽重大卻挑不出錯’的研究,作為開場白讓會議正式進入正軌,也是個非常適合的選擇。

年輕教授說了個對於‘在線算法-正則化雙重平均算法’的研究,內容聽起來有點意思,但只是研究有了一點小進展,很難吸引在場學者的眼球。

二十分鐘,報告結束。

會場裏有些人禮貌的鼓掌,但多數掌聲都來自前排,來自會議的舉辦方、評審、特邀專家,後排的學者們連象征性鼓掌都沒有。

他們對於‘不感興趣’、‘沒多大意義’的研究,不大喊一聲‘下去’、‘下去’,都已經很有禮貌了。

這就是真實的學術會議。

有實力才能贏得掌聲,沒實力就幹脆別上去,學者們可不懂‘虛情假意的客套’。

王浩對於第一個報告也聽了幾耳朵,發現對自己沒什麽幫助,而且研發進展也很小,沒有比較出彩的地方,就和其他人一樣,也沒什麽興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