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賺錢能使人快樂

朱建榮、李明說的‘百萬經費’,王浩根本就不在意,連眼神都沒有動一下。

他解釋道,“這幾天,我就在想一個問題啊,這個省級的項目,我也研究了。北疆不是科研大省,基金項目申請數量少、審批速度快,但也要四個月左右。如果我在四個月內,就已經完成了研究,申請到經費不就沒有意義了嗎?”

“……這個……”

朱建榮微張著嘴,忽然不知道該說什麽,他工作了有二十年了,在學校科技處也超過十年,還是第一次碰到這種問題,他發現自己竟然無法回答。

“要不這樣。”

李明說了個主意,“這種完成快的研究,你可以申請自籌課題,自籌課題、經費自籌,但也不需要個人掏腰包,學校也會給予一定的支持。”

“還能這樣?”王浩頓時來了興趣。

“當然可以。”朱建榮馬上跟著點頭,終於找到話說了,“學校對自籌項目也是有資助的,不是所有人都能申請到基金課題,其實大部分都申請不到的。申請不到經費,會選擇自籌課題,就靠學校的補貼做研究。”

“這個好啊!”

王浩眼前一亮,“朱主任、李主任,你們看看,我這個《進位判定算法的探索研究》的課題,改自籌,學校能給多少補助?”

朱建榮思考了一下說道,“計算機研究的課題,應該有個三萬以上吧,具體多少資助,要學校組織專家評審、再進行會議討論才能確定,但是你的自籌課題,想獲得學校資助,前提是必須有成果。”

他說完補充了一句,“如果你拿了經費,卻沒有成果,再申請就很難了。”

王浩了然的點頭。

李明驚訝道,“你不是真想改自籌吧?你這個計算機的課題,是有機會申請優青的啊!”

“但是優青的審批速度太慢了,即便是北疆的課題,最少也要四個月。”王浩說著不斷搖頭,“不然這樣,這份我就改自籌,申請學校的補助吧。就只提交數學研究的那一份,我再仔細想想,想個能持續幾年的課題。”

“比如呢?”

“哥德巴赫猜想?”

“額……這個過不了。”朱建榮馬上搖頭。

“黎曼猜想?”

李明咧咧嘴,“你當省裏的專家評委是傻子嗎?會給這種課題劃撥經費?”

“不然這樣吧!”

朱建榮用力揉著腦門,都有感覺有些頭疼,他最後想了個辦法,“你就把這份《質數分布概率研究》當主課題,去申請國家級的優青項目。今年的優青好像是統一經費,具體還沒有公布,也不用去填預算了。”

“等下周,《數學學報》正式發表了你的論文,我再一起把資料提交上去,有頂級數學期刊的論文,即便不是同領域,也是加分項,評審通過的概率就高一點。”

“能申請到就最好,申請不到,就降一級再申請省裏的課題。”

“另一份,你要是決定好了,自籌也沒關系,你在國際會議上拿了獎,學校評審肯定能過。如果你還想申請個小課題,就再想想。”

其實最容易申請‘優青’項目的,還是計算機算法領域的項目,但看王浩的意思,對算法研究有信心,不想拖時間去申請,朱建榮只能給出這個建議。

王浩只是考慮有個‘報銷’渠道,自籌課題學校能給經費也不錯。

‘質數分布概率研究’,覆蓋的研究範圍很大,出一個成果也是出,出一堆成果也可以說是在研究,確實可以拖一下時間。

他滿意的點點頭,“好吧!”

“就這樣了!”

……

在提交了申請資料以後,王浩把算法課題改成了‘自籌’進行提交,就沒花心思在課題申報上了。

經費,有就可以了。

因為沒有其他經費支出的地方,也沒有必要太糾結課題問題,他還是專注於自己的研究,‘破解上帝之數’的靈感進度一直都很慢。

接下來的一個星期時間,王浩幹脆一頭紮進了圖書館,上下午就在圖書館裏看書,增加知識量、開拓思維的同時,也能帶靈感值的提升。

一個星期,收獲還是有的。

【任務二】

【靈感值:35點。】

“太慘淡了。”

在體驗過靈感值暴漲的感受後,對於每天一點,甚至一點也得不到的靈感提升速度,王浩就覺得非常的可憐,也體驗到了做研發的艱難。

周三,是特殊的日子。

《數學學報》發布了新一期的內容,第二篇論文就是《特定條件下證明蒙日-安培方程的正則性》。

國際著名數學家,菲爾茲獲得者,帝國理工學院教授馬丁·海勒,在論文下方寫下了評語,“這是偏微分方程研究領域的重大進展,打破了數學界對於蒙日-安培方程理解的‘定論’,最重要的意義在於,研究說明,以往我們認為的研究界限,就可能會是突破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