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實驗測試,海倫的申請以及武鋼的決定

對武鋼研究院來說,做磁場控制的實驗測試前,首先還是要關注正在進行的實驗。

這個實驗是根據東港大學合金實驗室提供的數據,對於整個制造過程的流程和細節,進行小幅度的修改,並利用模擬和實操同步進行的手段,達到對於修正後結果的預估評測。

最終預估評測的結論,比之前還是有提升的。

丁宗權說了一大堆的數據,最後總結道,“根據這個結果,如果進入到生產線後次品率會降低0.8%~1.76%之間。”

其他人也討論起來。

東港大學合金材料實驗室提供的最新數據方法,讓以雙輥鑄軋技術為基礎,生產出來的超薄鋼材次品率再度下降。

這肯定是提升,只不過是在預料之中。

武鋼研究院和東港大學合金材料實驗室合作的項目,在次品率一項上目標是減少一半以上。

一次實驗數據之減少不到2%,進展上可以說是非常的小,從合作項目開始以後,在次品率這一項上,比最開始大概減少了8%。

數據還算是可觀,但耗費的經費已經超過三分之一,可以說完全沒有達到預期,甚至相差還有些遠。

這種情況也在正常範圍內。

在材料研究領域上,某個研發項目達不到預期是非常正常的,尤其是在技術改善的研發方面,投資個幾千萬都打水漂,沒有任何成果都很正常。

看次品率一項的數據就能知道,東港大學合金實驗室確實有認真在做項目。

以雙輥鑄軋技術生產出來的超薄鋼材,次品率出現最多的情況就是出現鋼裂紋,鋼裂紋導致的次品,占到所有次品中90%以上。

只要解決了鋼裂紋的問題,其他都可以說是小問題了。

當天的實驗總結會議結束以後,王基銘就宣布要進行‘雙輥鑄軋技術磁場穩定性對於鋼裂紋的影響’的研究。

這個研究並不是探索性的內容,就只是進行實驗進行測試。

東港大學合金實驗室的項目進度並沒有達到預期,就更讓王基銘想要試試,能找到出現鋼裂紋的根本原因,才能夠解決這個問題,否則一點點的做研發,即便是解決了大部分問題,到最後也不知問題是出在哪裏。

雖然測試研究會消耗很多的經費,但如果能找到根本原因,一切就都是值得的。

這個實驗測試並不是進行一、兩次,而是要在各種磁場環境下制造出產品,在研究產品中鋼裂紋出現的幾率。

如果後續還要進行測試,甚至要到工廠的生產線上去試試。

實驗測試也不是直接就能進行。

武鋼的雙輥鑄軋技術生產線上的磁場控制設備,都是由國外公司提供的,是整體式磁極電磁側封裝置。

這種裝置最初就知道存在一些問題。

最大的問題就是電磁感應強度過大,而磁極底部發熱嚴重,同一熔池深度磁場分布不均。

這也是張工判斷鋼裂紋和磁場控制有關的原因所在。

他們想要進行實驗測試,就需要找一個穩定的磁極控制裝置,對於一般的實驗室來說,這是根本無法做到的要求,但是對於武鋼研究院來說,有充足的研發經費,有實力強勁的研發合作夥伴,根本就不算什麽了。

第二天上午的時候,王基銘聯系到了強磁場物理研究所,對方說可以提供設備支持,甚至技術人員支持。

當然,前提是資金到位。

在花費了足以讓人心動的資金後,設備和人員很快全部到位,甚至直接運來兩套設備,有專門的人員在操作間進行安裝,他們還準備參與到實驗測試中,服務可以說絕對是一流的。

在王基銘的協調下,武鋼研究院上下都為‘雙輥鑄軋技術磁場穩定性對於鋼裂紋的影響’的研究讓路。

到了第三天的時候,實驗測試就正式開始了。

與此同時。

東港大學合金材料實驗室,陳建林收到了武鋼研究院發過來的實驗報告,看著上面‘次品率降低數值’的數據,還是感覺有些不滿意。

這個研究是陳建林非常重視的。

合金實驗室有用虛假數據申請經費的情況,但有些項目也是用心去做的,武鋼研究院的橫向項目,就是他們非常重視的項目。

陳建林的個人水平還是比較高的。

不管是東港大學,還是國內材料研發圈子,對於他的能力評價都很高。

現在這個項目的進度,就讓陳建林不滿意了,他不明白為什麽正常去做項目,很努力的去研究,進展卻非常的緩慢。

這次提交上去的數據,本來預計能降低次品率百分之十以上,結果就只有不到百分之二的提升,數值實在是差太多了。

陳建林擰著眉頭,給項目組開了會,隨後單獨找到了馬文鈞,談了一下數據分析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