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章 第一堂課,我們只需要看熱鬧就好了!

譜儀探測實驗團隊發布了震撼國際物理界的成果。

這個成果還被歐洲核子研究中心以及阿邁瑞肯費米實驗室認可,自然引起了國際關注。

國內媒體對於成果進行大量的報道。

雖然絕大部分人是看不懂成果內容的,新聞上也只是簡單做了介紹,其中還包括張益方,田桂林兩名院士的介紹,但內容重點還是能讀出來的。

一個就是成果被國際物理界認可,是個微觀物理研究的大發現,同時,相關論文被《自然》雜志收錄發表。

另外就是研究人是王浩,他借助的是譜儀探測實驗組的數據,也能算是譜儀探測試驗組的成果。

這個級別的成果就相當有震撼力了。

之前譜儀探測實驗組也有成果被《自然》雜志報道,是一種新型的檢測手段,能同時測定正-反科西超子的衰變信號。

這個成果同樣是國際級別的,但被認可度並不高,因為就只是檢測手段,具體是不是有效也很難證明,只有一些專家匿名做了評論。

現在的成果則是被國際認可的。

必須承認也必須要接受的是,微觀物理的研究上,國際才是主流,國內差距還是比較大的,其中最有權威的就是歐洲核子研究中心,費米實驗室也是重量級機構之一。

兩個重量級的機構全部承認了成果,可以說是相當了不起了,足以支持國內媒體進行大量報道。

這個研究成果是通過數據分析發現正-負科西超子衰變信號的突然消失。

研究成果對於國際cp破壞項目有些尷尬,也就表示他們繼續再進行科西超子衰變,也根本不可能發現cp破壞信號。

所以他們只能尋找新的方向,而以最新的成果為基礎,去研究尋找新的實驗方向,就是很不錯的選擇。

正-負科西超子衰變信號的突然消失具體代表了什麽,還需要更加專業性的解讀和分析。

這種最新發現的微觀現象,往往會有很多相關的理解,比如弦理論學者,可能會朝著多維度的方向考慮。

其他理論學派也會有各自的看法。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主要是運行大型粒子對撞機,希望能夠從實驗中發現一些新內容,他們也肯定會設計專門的實驗,去針對性的做研究。

但是設計實驗,還是需要理論支持。

所以接下來,針對正-負科西超子衰變信號的突然消失的研究,肯定會出現各種各樣的研究、分析。

王浩對於最新發現的判斷就是存在空間湮滅力,能夠直接湮滅‘質量單位’。

國內的報道中,張益方就談到了王浩的想法,“王浩教授認為,引力在微觀上的表現形式是空間擠壓,某種程度上,可以把空間理解成物質,會對於粒子造成擠壓效果。”

“針對粒子的擠壓效果被稱之為空間湮滅力。”

“這是全新沒有被證實的理論,同時不和任何其他理論產生沖突,是引力引入到微觀物理的全新方式。”

“我們會在這一方向上繼續探索,直到證明它是正確的或者是錯誤的。”

張益方所說的內容引起了輿論熱議。

好多人都認為湮滅力是天方夜譚,“什麽空間湮滅力,說的很玄幻,這不是誤入歧途嗎?”

“我可不願意相信什麽空間湮滅力,話說,我站在這裏就要被壓死了嗎?”

“湮滅力,我知道,就只是王浩發的一篇想象類的文章,真是沒想到,譜儀探測團隊竟然當真了!”

“……”

這還是普通大眾的輿論。

多數物理學家們就更是對於湮滅力的說辭嗤之以鼻,“這和以太學說很相似,但如果存在空間湮滅力,肯定會存在現實的表現形式。”

“現實的表現當然不是引力,微觀物理和宏觀物理完全是兩個概念。”

“我們根本沒有發現過,自然就是不可能的。”

當網絡上出現大量的輿論時,有一些學者都站出來發表看法,絕大部分都不認可湮滅力的說辭,認為這種分析有些過於脫離實際了。

甚至有一些數學家站出來,認為王浩的研究已經走入了歧途。

其中有代表性的就是蘇東大學數學中心主任傅春傑,他批評王浩說道,“王浩是一個數學理論學者,不知道為什麽轉而去研究微觀物理,但顯然,他在物理上沒什麽天賦。”

“物理研究可不是憑空想象的,所有的研究都是以實驗為基礎。”

“我不認可理論物理,靠想象維持的理論根本沒有意義,嚴重脫離現實。”

……

王浩看到報道的消息以及輿論的聲音,就只是撇著嘴角笑了一下。

他不在意。

如果是寫一個小說,肯定會在乎讀者的評論,拍個電影同樣會在乎觀眾的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