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章 王浩的迷茫:論文還沒有發,宣傳就開始了?

劉裕群認為傅春傑評獎機會渺茫。

他一個老院士,都可以退休頤養天年,也不想參與到這種事情中了。

如果傅春傑和王浩的成果水平相差不大,他自然會支持傅春傑獲獎,但是,雙方的成果差距很大,即便支持也沒有多大意義。

他可不想到老了,還在圈子裏,落個不好的名聲。

傅春傑可不這麽認為。

即便是機會非常渺茫,他也要努力爭取一番。

這也是最後的拼搏機會。

他已經快要五十二多歲了,再也不能獲得重量級獎項,下一屆就根本不可能了。

陳省身數學獎是頒發給中青年學者的數學獎。

雖然獎項並沒有確切的年齡限制,但原則上不會頒發給50歲以上的學者,他的年紀已經過‘原則’線了。

因為曾經有超過50歲的獲獎者,他也是有機會的,但是錯過了這次,肯定就沒有下一次機會了。

如果錯過了陳省身數學獎,他知道以後不可能再有大成果,自然就不可能評院士了。

傅春傑不甘心一輩子到頂就是個教授。

針對競爭對手,東港大學的鐘明初來說,傅春傑是沒有什麽辦法的,鐘明初對他就是全方位的壓制,若是評選只有一個名額,他甚至會選擇直接放棄。

王浩就不一樣了。

王浩的年紀很小,也沒什麽背景可言,他希望能夠用研究方向、資歷和人脈進行壓制。

隨著國內數學會會議越來越近,傅春傑也開始行動起來,他利用個人的關系網,找到了一些媒體人,讓他們幫忙宣傳一下自己的成果。

這個成果就是NS方程近似解的研究。

找媒體自然要大肆的宣傳,強調這個研究的重要性,應用有多麽的廣泛,NS方程近似解的研究,對於推動其他學科、工程發展有多大的作用,等等。

其實就是大吹特吹一下,媒體幫著做一下簡單的科普報道,讓公眾熟悉一下他這個人,還能傳到數學會評審專家的耳朵裏。

傅春傑又不斷拜訪熟悉的學者,認識的數學教授都不放過。

簡單來說,就是走後門,找關系,想間接的接觸數學會評委會成員,讓熟悉的人幫忙旁敲側擊,簡單進行一下遊說。

他當然不會自己去遊說,送禮送到評委會的數學專家手裏,可能就被某個專家給打出來,事情也會被爆出來。

到時候,就完全失去了評選資格。

傅春傑就是找其他人幫忙去說說,就好像是其他人的想法,而和他完全沒有關系。

這個也是一個好辦法。

傅春傑連說什麽都想好了,方法也很簡單,一個是低毀對手,一個是肯定自己。

王浩個人上沒有什麽可詆毀的,因為他的履歷非常簡單,強調的點只能是年紀,第二個就是成果納入時間。

“年紀小,晚一點評獎也沒關系。”

“他的成果都是近一年內完成的,有些成果,比如角谷猜想的證明,連項目都沒正規結算,時間太短了,萬一以後出問題呢?”

然後就是肯定自己。

傅春傑在數學方向上工作了幾十年,也擔任了蘇東大學數學中心的主任,還在國際數學家大會上發表過報告。

同時,他加入數學會也超過十五年了。

他的資歷絕對是相當豐厚的,另外,個人成果也是有特點,應用相對比較廣泛。

等等。

……

王浩並不知道傅春傑的‘運作’,甚至都不知道傅春傑的名字,只是在論文上掃了一眼,並沒有過多關注。

他還是繼續著自己的研究。

他看了很多篇NS方程有關近似求解的內容。

傅春傑的研究確實是最好的,應用覆蓋範圍最廣的,同時求解過程也是相對簡單的,也怪不得能夠被邀請在國際數學家大會上做報告。

但是,這一篇也只是王浩研究的論文之一。

在看了好多篇ns方程的研究內容後,王浩找到了第一步的研究方向,也是對於ns方程求近似解做研究。

他想研究一種更為簡單、覆蓋範圍更廣的求近似解方式,而且已經有了確定的思路。

NS方程求近似解是個研究大方向,已經有了很多種方法,其中數值法是最主要的一個,因為數值代入運算簡單很多,但準確性相對來說就差一些。

簡單理解,比如,一個方程精確解是6,數值法求出的近似解是5,其他更復雜的方法,也許能求出5.5,或者其他和6更接近的數字。

王浩的主要研究方向就是偏微分方程,他對於偏微分方程求解理解的非常深入,各種方法可以說非常精通。

他從最底層最基礎的方向進行解析,開始了不斷的研究,找到了一種方程轉換的方法,也就是找出一種替代方程,把無法求出精確解的方程,轉化成一種可以求精確解的替代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