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三章 自然科學一等獎的重大意義,NS方程新突破!

王浩到沈城飛機設計研究所是在上午9點鐘,而正式開始講座的時間計劃是十點,時間趕的還是比較緊的。

他和眾人寒暄了一番,就到後面去做準備了。

講座被安排在了一樓大會議廳。

會議廳旁邊的辦公室裏,王浩和李建華,趙鑫等人坐在一起,說起了講座報告的問題。

上次在西海大學的時候,王浩很認真的做了講解,結果李建華、趙鑫等人都聽不懂。

李建華對此印象深刻,他委婉的對王浩說道,“王教授,這次能不能講的更精細一點?你的那個方法實在……”

“難度太高了!”

因為知道內容的重要性,他也不要面子了,就說起想讓王浩講的更細一些。

“放心吧,我會講的更細一些的。”王浩說道。

李建華左右看看,也沒看到王浩拿出什麽東西,有些奇怪的問道,“有什麽準備嗎?”

“什麽準備?”

“比如一些資料之類……”李建華稍稍有些擔心,因為沒有看到任何資料之類,他以為王浩沒有任何準備。

王浩指了一下自己的腦袋,很有信心的笑道,“都在這裏了。”

在來之前,王浩也想過準備一些資料,但後來就發現根本沒有必要。

崔勛年給的方程組已經足夠他練手了,連續完成六組近似解組,在不斷的替換轉化過程中,可以說對新方法運用純屬。

這個方法還是他自己研究出來的,一切都已經印在腦子裏。

另外,他只是講解運用方法而已,讓其他人知道怎麽去用就可以了,自然不用特別去準備,一切都已經了然於胸。

不過王浩思考著還是打算有時間寫一個總結,分析整個推導的底層邏輯,即便不發表出來,也可以提交保密研究封存一下。

這可能會對其他人的研究有參考價值。

畢竟他的研究也不敢保證無法被後人超越,甚至說肯定會有後人能夠進行超越,或者是對他研究出的方法進行改進。

如果完全沒有相關的推導內容,只是傳授求解的方法,就等於沒有理論基礎的技術應用,不存在任何的改進提升空間。

王浩思考著說道,“李總設計,你也不用擔心,這次講座,我估計最少要講六個小時。”

“六個小時?”這個時間長度讓李建華感到非常驚訝,他以為只是一兩個小時的講座,甚至都沒有確定下午還有內容。

王浩道,“六個小時可能還不太夠”,他說的很認真,“雖然不太可能,但我希望讓每一個人都能夠聽明白。”

只是簡單的一句話,卻讓李建華非常感動,他沒有想到王浩會這麽重視講座。

有些學者被邀請來講座,講座的過程中,根本不理會下面的人是否能聽懂,甚至說他們會覺得底下的人都聽不懂,才更加證明他的博學。

這可不是一、兩個學者,好多學者都是這樣的。

比如,一些學術交流的報告會上,有些專家上去做報告,也根本不理會有多少人能聽懂。

只要頂級的專家能聽懂,能做出個評判就可以了。

王浩則是寧願自己多講一段兒時間,李建華是真的有些被感動了,他發現王浩是真心希望更多人能聽懂,而不只是口頭上說一說。

實際上,王浩當然會重視講座,更多人能聽懂,才能夠回饋更多的靈感和知識,以便在ns方程的研究上取得新的突破。

當然,同時他確實希望更多人能聽懂。

畢竟是自己的研究,傳播給更多的人,也算是一種個人的成就了。

……

很快,講座開始了。

這次的報告來了很多學者。

王浩站在會議廳的講台上,看著台下的人群,感覺有點像是學校的大教室,粗略估計也超過百人。

過百的人數似乎並不多,但考慮到台下都是頂尖學者,而且好多都是空氣動力學,流體力學的專家,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

當然也少不了,部分人是來湊熱鬧的。

在王浩的眼裏,李建華這種就屬於湊熱鬧的類型,因為李建華是做飛機整體設計,是帶領團隊做飛機設計項目的,而不是專業從事空氣動力學研究。

在空氣動力學的領域上,他的水平最多比普通博士高一些,甚至可能還趕不上普通的博士,只是對應用研究更了解一些,基礎肯定是有不小的缺失。

台下有好多學者也是類似的情況。

他們或許是某個方向的專家,但只要不是流體力學、空氣動力學,不是專門研究、使用相關方程,想要聽懂報告就幾乎不可能。

術業有專攻。

在科學、數學的領域更是如此。

哪怕是一個頂級的院士,也很難涉及跨領域的內容,甚至非主要研究領域,能力水平趕上一個博士生,就已經相當不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