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七章 討論會上的唇槍舌戰,王浩:我期待基礎科學中心的配合!

項目自主,就是底線。

如果只是名義上的‘次項目’,同樣是做超導機制的研究,以其他機構更大的項目為主,也是可以接受的。

現在的‘次項目’則是真正意義上的次項目。

主次分明。

物理實驗室的交流重力項目,等於是充當了基礎科學中心超導機制研究項目的一部分。

這一部分還是失去自主權的,其中最不能接受的是兩個方面,一個就是需要配合基礎科學中心的研究進行實驗,就等於是失去了實驗自由。

當項目失去了實驗自由,就是被指揮著進行研究,只是充當一個實驗的機器,還有什麽意義?

他們想進行獨立的實驗,還要向基礎科學中心做申請,完全失去了獨立研究的空間。

同時,也會導致經費受限。

這大概也是超導辦公室,好多人同意這個方式的原因之一。

掛靠項目的經費肯定是受限的,原本能撥款五千萬的項目,一掛靠也就還剩下三千萬。

另外,不能接受的就是單方向的實驗數據共享。

在一定程度上,單方向的數據貢獻,等於是把成果交給了基礎科學中心,即便主研究還是他們做的,但基礎科學中心平白就會共享成果,還可以根據物理實驗室的成果去繼續實驗。

換做只是何毅、肖新宇等人,並不會太過於抵觸,因為物理實驗室確實規模很小,不管是人員的研發水平,還是實驗條件都遠遠比不上基礎科學中心。

他們說白了就是想拿經費,有經費支持就可以做實驗、有成果,還可以擴大實驗室的規模。

一般小實驗室都是如此。

正常掛靠項目對物理實驗室來說是有好處的,前提是物理實驗室無法靠自身研究出大成果。

但是,王浩加入了項目,前提就是不成立的。

王浩最無法接受的還是第一條,失去了項目自主權,就失去了繼續研發的意義。

他沒有經費的需求,也沒有發展實驗室的需求。

在數據共享方面,他最開始想的是雙方能夠進行正常的數據共享,你共享給我、我也共享給你,以平等地位來共享,哪怕吃一點虧也沒關系,大家畢竟都是為了超導的機制研究努力。

單方向就完全不能接受了。

反之,他甚至覺得,物理實驗室才應該作為主項目機構,因為他們是新的方向,新的方向就有新的潛力,而且是不確定有多大的潛力。

基礎科學中心的超導項目,潛力則是可以看得見的。

實際上,他們的項目和科學院超導實驗室的研究類似,目的都是研究高溫超導的機制。

科學院超導實驗室的研究,是采用國際合作模式進行的,十幾年時間下來,也有了很多的成果,但也只是把高溫超導材料的溫度,提升了十幾K而已,依舊是常規的高溫超導材料,在底層的超導機制理論上也沒有質的突破。

所以,基礎科學中心的研究,也很難說能有多大進展。

王浩思考著搖搖頭,也開始了自己對於會議的準備,他要找一條新的研究方向。

這個研究方向早就已經想好了,就只是沒有進行總結而已,他本來想著新的項目開始以後,再開啟大方向進行系統性的研究。

現在看來必須提前了。

建立任務——

【任務三】

【研究項目名稱:以交流重力實驗數據為基礎構建超導機制的數學模型(任務難度:C)。】

【靈感值:0。】

“C級?還好……”

王浩看了一下任務等級也輕呼了口氣。

如果是構建超導機制的數學模型,難度肯定在s級或s+級,‘以交流重力實驗數據為基礎’,難度自然是大大的減小。

在建立好任務以後,他就開始查看交流重力的實驗數據,很多數據都已經在腦子裏了。

根據數據做數學模型,還是要進行系統性的分析。

這並不像是解一個方程,而是針對數據必須有精細的把握,並找出其中蘊含的數學邏輯。

整體來說,是一個鎖碎而繁雜的研究。

……

第二天,工作依然。

上午的時候,幾人就一起去了自然基金會。

這天來參會的人變多了,因為科學院超導實驗室已經來人了,基礎科學中心也派了人過來。

新來的人見面,自然是一番寒暄不談。

基礎科學中心的來人,主要以江建教授為主,他是高溫超導機制項目的研究員之一,還曾經在科學院物理所工作過。

科學院超導實驗室的來人,為首的是個五十左右的女教授,名字叫洪俊娟,他們是來了三個人,就相當於代表了超導實驗室。

這次的會議和科學院超導實驗室關系不大,他們只是因為參與了交流重力後續項目才過來參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