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一章 基礎研究,評院士?滿心悲憤的許傑:我沒看懂!

物理學存在四種基本力,分別是引力,電磁力,強核力以及弱核力。

電磁力是僅次於強核力,是強度第二高的力。

有關物理學的四大力,已經有了非常詳盡的解釋,但基礎物理依舊不斷的進行研究,還會進行一些非常重大的實驗,目的就是希望實現四大力的統一。

這是物理研究的終極目標。

有關四大力的任何一個全新的、符合邏輯的解釋,都可以說是一項非常驚人的成果,因為研究會帶來不同視角的理解,會幫助科學界拓展研發以及思考方向。

但是,往往越是基礎的研究難度就越高。

在電磁力的基礎解釋上,近幾十年來都沒有任何讓人眼前一亮的成果。

另外,也很少有理論物理學家,會去研究解釋最基本的力,他們更喜歡去完善粒子標準模型,理解宇宙基本的構成,去解析黑洞、大爆炸、反物質、暗物質等等。

這或許也和難度有關。

每一項基本力都已經有了詳細的解釋,再想要從其他角度去理解是非常非常困難的。

電磁力也同樣如此。

當聽到王浩說要用新的幾何去解釋電磁力,報告會現場很多人都驚訝的討論起來,“用一種全新的方法去解釋電磁力?這怎麽可能做到?”

“這種研究難度太高了吧?”

“有點荒謬啊……”

“我想不通他說的新型幾何,為什麽能夠和電磁力聯系在一起?”

“難道是凝態物理?”

很快就有人想到了關鍵。

國際頂尖的學者們都是很有水平的,即便是做數學相關的研究,對基礎物理肯定也有一定的涉獵。

如果說能把幾何問題和基本力學聯系在一起,最有可能的領域就是凝態物理,同時,好多人也關心起王浩‘研究物理問題’。

這才是關鍵。

在國際數學界看來,王浩就是基礎數學的未來,還指望他能夠成其他研究,怎麽就突然去研究物理問題了?

雖然依舊是使用數學的方法,但怎麽想還是不能接受。

“王浩怎麽去研究物理了?”

“什麽電磁力,四大力,數學才是最重要的,有了數學才能有物理,即便是愛因斯坦也要使用黎曼幾何為基礎,去構造他的廣義相對論!”

“不要研究什麽物理啊!”

“純數學才重要……”

關於報告會上的討論,王浩就聽不到了,他只是回答了一個問題,然後就選擇斷開了連接,因為他只是做工作報告,說起了自己的研究工作和一些進展。

他迫不及待的清點起收獲。

【任務一】

【研究項目名稱:導體內部微觀形態研究(難度:S)。】

【靈感值:77。】

“還好!”

靈感值提升的數值並沒有想象中的多,大概只有五十點左右,但也是在意料之中的。

王浩對報告還是很期待的,主要是因為聽報告的人會很多,他是通過視頻通訊的方式進行報告,還有網絡直播進行實時播放。

其他人都可以通過網絡直播來看報告內容。

之前有一定的媒體宣傳,國內觀看人數就超過五十萬人,只不過後來人數越來越少,因為普通人根本不可能聽得懂。

但即便只有一萬人,也是課堂上不能相比的。

只可惜,靈感值並沒有獲得爆發式的提升,二十分鐘近五十點的提升也很不錯,但相對於人數來說就不算什麽了。

“類似的研究,普通人幾乎不能帶來靈感。”

“能聽懂就是基礎的門檻,但大部分是聽不懂的,所以面向普通人的直播並沒有意義。”

這是遺憾的地方。

王浩還在思考另一個問題,“錄制視頻也不會有效果,因為靈感的反饋是即時性質的。”

“但是,直播也會存在信號延遲的問題,那麽會不會有一些人因為信號延遲,就導致反饋不及時?”

“或者是因為距離太遠,但是靈感是怎麽傳到腦海裏的?”

“……”

當深入去思考系統有關的問題,就發現根本就無法用現有的科學來解釋,大概也因為系統本身就‘不科學’,或者是遠遠超出現有的科學水平,只是一個判斷正確方向的功能,就絕不是程序能夠做出來的。

“大概不是一個維度的東西?”王浩最終還是搖搖頭,最少以現在的水平,根本不可能理解系統。

他還是專注於研究。

一次報告會獲得了很多的靈感,也讓他對於研究有了把握,感覺再進一步就能完成了。

電磁力,廣義上來說,包含的範圍就太大了,比如,推力、拉力、支持力、彈力、摩擦力,等等。

這些力看似和電磁力無關,實際上,全部都屬於電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