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八章 研究成果被證實,國際熱議,記者:悔不當初啊!

在自然界千變萬化的運動演化過程中,運動的多樣性顯現出了各式各樣的對稱性。

在物理學中存在著兩類不同性質的對稱性——

一類是某個系統或某件具體事物的對稱性;另一類是物理規律的對稱性。

針對事物本身的運動發展規律,也會表現出相應的對稱性。

比如,物體某方面的性質,只要沒有達到極端數值,能增大就能夠減小,能膨脹就能夠壓縮,存在吸引自然就存在分離。

空間擠壓的存在本身,和空氣的密度、地面的大氣壓強類似,是透過微觀層面存在的擠壓力。

空間擠壓的強度,也就是宇宙湮滅力的‘平均強度’。

這個數值很難去測算表示,但其根本也只是一個數字而已,反重力場的存在讓空間擠壓強度減低,那麽相應的就肯定存在空間擠壓強度增加的情況。

“當空間擠壓的強度增加,也就是湮滅力的強度增加,會怎麽樣呢?”

“宇宙中的湮滅力強度是恒定的嗎?”

“是否存在某個宇宙位置,空間,比如黑洞內部,出現湮滅力強度很高的情況?”

“反過來呢?”

這些都是可以去想象、探究的問題。

王浩擰著眉頭搖了搖頭,發散思維,想象力當然是可以的,只可惜交流重力相關的理論研究並不深入,也沒有發現湮滅力強度高的現象,就沒辦法直接進行研究。

但是,他對於空間擠壓強度增大的研究是很感興趣的。

最後他還是決定創建一個任務——

【任務二:尋找增大空間擠壓的現象(難度:S)。】

【靈感值:0。】

當任務成功創建以後,王浩頓時露出了笑容。

任務能夠成功的創建,並且還能顯示出難度,就證明空間擠壓強度增大的現象是存在的,只不過到現在還沒有發現而已。

這種現象不管是存在於宇宙中,還是存在微觀物理研究中,又或者存在於交流重力相關的實驗中,只要現象真正的存在,未來就可能會發現,那麽就可以針對性的去研究。

“這會是很好的方向……”王浩對此非常的確定。

有些遺憾的是,即便知道現象是存在的,因為還沒有發現,想要獲取靈感幾乎是不可能的。

這可不是給學生教學,或者和其他人一起做研究,就能夠提升靈感值的。

其實就和湮滅力的發現任務類似,建立任務以後,遲遲沒有增加靈感值,後來還是在物理實驗室,得知何毅的小組在復刻交流重力實驗,靈感值才有了大幅度提升。

王浩幹脆也不去多想,以後只要有發現總是能知道的,他就是繼續關心起了反重力性質的測定實驗,主要還是動物植物在交流重力場中的情況。

好消息是,處在交流重力場中的動物、植物,和處在太空中很類似,表現出的都是對於重力缺失的不適,並沒有其他的表現。

“希望就和太空中一樣,不要表現出其他的影響。”

王浩和何毅談論的時候說道,“如果表現出明顯的不適,或者其他方面的影響,交流重力場肯定不能作為宇航員的訓練場地。”

“另外,反重力技術後續的應用,也肯定會受到很大限制。”

這主要是因為人體不能存在於反重力場內,航天技術應用就會受到很大影響。

另外,其他方向的影響,也會出現一個‘場力暴露’的問題。

比如,反重力磁懸浮列車。

如果場力會對人體造成直接影響,就可能出現受到意外情況下列車內的乘客被交流場影響,從而直接影響到乘客的身體健康。

從科技應用的角度上去考慮,這方面的研究還是非常重要的,而且也需要持續的研究。

比如,一些輻射的負面作用,短時間是看不出來的,只有長時間才會顯露出來。

所以實驗研究可不是一兩天就能夠完成的,他們最短的計劃也是持續兩個星期。

……

在王浩專注於反重力場性態研究中時,國際上忽然出現了一則和他有關的新聞。

準確的說,是和前一段時間的理論研究有關。

洛斯阿拉莫斯實驗室的反重力實驗組,也就是菲利普·羅雷爾的團隊,和實驗室光學研究組合作,測算了百分之五十反重力場強環境下的光速。

最終得出的結論是,光速降低了百分之十五左右。

這個結論和王浩的研究基本一致,等於是證實了王浩團隊發表的研究論文。

一時間,輿論熱議。

羅雷爾還為此公開接受了采訪,他本人的心情說不出高興還是不高興。

其實他最希望的是,否證王浩的理論研究,但科學實驗結論是不能夠造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