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一章 萬裏送靈感,王浩:羅雷爾真是好人啊!

針對即將進行的反重力國際會議,王浩對何毅交代了很多,後來又找到了向乾生,一起認真交代起來。

何毅和向乾生,是反重力性態研究中心的主要代表,他們在會議開始前一個星期,就去津開市參與會議的準備工作。

之後王浩就沒有再關注強湮滅力研究的問題了。

他去了SMES技術實驗基地,和其他人一起進行SMES電池的主體設計工作。

相比還只能說是理論的強湮滅力研究,SMES電池是真正的應用技術,關系到反重力飛行器制造,當然是非常重要的。

現在他們掌握的SMES技術,只能說是和國際齊平,有些地方要強於阿邁瑞肯的團隊,有些地方可能要差一些。

但只要能夠研究出SMES電池,所掌握的SMES技術,就可以說是國際第一水平了,甚至能夠超出國際幾年、十幾年時間。

在王浩的帶領下,SMES技術團隊完成了SMES電池主題設計構架,確定了主要技術攻關方向。

和大型的SMES儲能裝置相比,SMES電池要盡量的縮小,設計上自然是完全不同的。

在會議上,梁靜葉代表王浩進行了總結,“首先是預留制冷導管,冷卻液可以放置在電池之外。”

這種設計和民用汽車發動機類似。

發動機所使用的燃料是放置在汽車油箱裏的,SMES電池運行過程中消耗的制冷劑,也是放置在電池的外面。

“另外,我們需要整合電子系統,數據監控系統以及自動化控制系統。”

“對比SMES儲能裝置,我們需要把狀態監控、失超保護在包括功率調節等功能,全部整合在一起,用一個體系控制。”

“第三,我們要繼續新型儲能線圈的設計,提升線圈的儲能效率,同時也必須要保證平衡以及安全問題。”

梁靜葉說了三個問題,後面兩點是必須要解決,而且還是非常有難度的問題。

在總結會議結束以後,王浩就交代起了工作。

SMES電池設計,好多體系都要整合在一起,好多技術小組要組成一個大組。

他直接指定了幾個主要負責人,其中包括副主任劉明坤,電子技術專家袁付貴教授,電磁學專家在周桂生、計算機專家黃文等人,分別負責兩個主要技術方向的設計攻關。

梁靜葉擔任王浩的助手,工作內容相對來說比較自由。

會議結束。

梁靜葉和王浩一起去了辦公室,她幫著沖了杯咖啡,開口問道,“王院士,你覺得我們要解決這兩個問題,需要多久?”

她對於研究非常了解,很清楚兩個方向的技術難度。

如果讓梁靜葉來看,每一個問題要解決都是很不容易的,花費的時間甚至要以年來計算。

王浩輕抿了口咖啡,打趣的點評了一句,“小梁啊,你沖咖啡的技術還真是不錯,比我沖的好。”

梁靜葉不知道該怎麽接話,靦腆一笑。

王浩繼續道,“不用擔心,主要技術難度,一個是設計,一個制造。”

“如果只是談設計,幾個月時間就足夠了。”

“做研究最重要的就是找對方向,只要問題能夠解決,那就一定能夠想到辦法。”

王浩說著很是自信。

梁靜葉盯著他的眼睛,聽的微微有些發愣。

幾個月?

“怎麽可能!”她驚訝的直接說了出來,意識到問題慌忙的用手捂住了嘴。

王浩都看笑了。

梁靜葉確實是很優秀的女研究員,但外在表現總是顯得有些直白,簡單來說就是憋不住話,有什麽想法直接就說出來了。

王浩倒是很欣賞這一點,做研究可不是勾心鬥角,性格深沉可不受人喜歡。

他笑道,“不管怎麽說,信心還是要有的。”

梁靜葉搖頭道,“我不是不相信,但幾個月……太短了。”

其實她對於工作分配還是有些不滿的,她是希望做一線技術類的工作。

比如,帶領技術小組攻關某個難題,但是,她並沒有能繼續擔任技術組長。

梁靜葉眨了眨眼,說道,“要不這樣,王院士,我們打個賭吧?”

“打賭?”王浩有些好奇了。

梁靜葉道,“這樣,你說幾個月就能完成,幾個月,就是半年吧,如果我們沒能攻克新型儲能線圈技術,那麽就讓我去技術組工作。”

她說著還補充一句,“我在潘老師的團隊,就專門負責儲能線圈部分的工作。”

王浩來了興趣,問道,“如果完成了呢?”

“完成?”

梁靜葉一愣,她猶豫著想了半天,也不知道以什麽為賭注,就幹脆道,“王院士,你說吧,要是能完成,我怎麽都行!”

王浩上下打量著梁靜葉,挑了下眉頭問道,“真的?”

梁靜葉不知道想到了什麽,頓時臉頰一紅,還是點頭肯定道,“當然,我說到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