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三章 王院士,不是我們能想象的!

特種鋼材含氧量3ppm,確實是很難想象的概念。

針對頂尖的特種鋼材來說,制造工藝和流程已經苛刻到了極點,軸承鋼的制造過程中,好多步驟都要在真空中進行,必須要排除空氣造成的幹擾。

其中任何一個操作過程中的小瑕疵,都會造成巨大的影響。

即便是制造過程沒有任何的瑕疵,對於工藝和流程的要求已經達到了頂點,最終剛才的含氧量也只能提升到5ppm。

現在的4ppm都已經不能想象了,可以說達到了常規的極限。

現在國際最高技術都沒有能突破這個極限。

4ppm含氧量的軸承鋼已經可以支持最大型,精度最高,要求最嚴格的軸承使用。

想要突破國際最高水平,哪是容易的事情?

有些領域的技術,國內想要趕超國際水平是有可能的。

比如,軟件行業。

國際上出現一款軟件,國內也可以很快參照研發出來,因為其中牽扯的技術並不高端。

高端材料技術,可不是想追趕就能追趕的。

現在國內的高端材料領域,依舊和國際最高水平存在巨大的差距,很明顯的一點,國內好多高端材料都需要依賴進口。

顯然。

在需要依賴進口的材料領域,國內的企業、科研團隊,也是有投入進行研發的,有些材料也會進行逆向工程,希望能夠模仿制造出來,但大部分研究,短時間根本沒有任何進展可言。

這主要就在於整體的差距。

首先來說,一些世界頂級的材料公司,在材料的研究上擁有百年的歷史,他們在百年的歷史中積累了無數的經驗。

同時,他們還擁有市場支持。

有國際市場的支持,就能夠讓產品制造出利潤,然後再持續不斷的投入到研發中,就形成了一個互相促進的循環。

很多掌握材料領域最高制造技術的公司,研發經費、投入的科研精力以及研發時間上,總結在一起都是非常驚人的。

這些顯然不是短時間,依靠一些經費投入就能達到或超越的。

國內的高端材料領域,面對的就是這樣的問題。

高端軸承鋼領域也是如此。

國際頂尖的公司花費幾十年時間,投入大量的科研精力以及研發經費,所掌握的頂尖軸承鋼制造技術,單單靠一個或幾個團隊,再加上一定經費的支持,就想追趕或超越,又怎麽可能呢?

即便制造技術只是追趕上,都已經非常了不起了。

超越?

彭輝肯定是不敢想的。

如果真正進行了超越,也就沒有了任何的參照,腦子裏真就連概念都沒有了。

另一邊。

王浩倒是沒有那麽多的想法。

彭輝團隊改善制造工藝和流程以後,所制造出來軸承鋼含氧量達到4ppm,他知道消息還是稍微有些失望的,因為比預估還要稍微高一點。

“應該是制造過程的問題吧?”

王浩思考著。

但是差距也不是那麽大,他也沒有放在心上,就和史桂芳等人一起討論起軸承鋼制造的問題。

王浩把討論分為兩個部分,一個部分就是有關添加稀土元素的內容。

在特種鋼制造過程中添加稀有元素就可以有無效的增加鋼材的韌性,但對於減低含氧量是沒什麽幫助的。

這部分討論,主要王浩希望增加對軸承鋼制造的了解。

另一個部分則直接相關,也就是特種鋼制造過程中,增加一種或幾種新的工藝,看看能不能對降低含氧量有幫助。

之前王浩看了很多的資料,也想了好幾種方法,就和史桂芳等人一起做討論,但最終結果有些遺憾,討論會議進行了兩個多小時,都沒有任何的進展。

“王院士,有好多方法,我們都試過,並沒有什麽效果。”

“我們也論證過采用新方法,有一些方法可能會有效,但是成本實在太高了,而且對於環境要求太過苛刻,實驗室環境都無法實現……”

“我覺得有個方法倒是可以……”

“但是,即便實驗室環境能實現真正制造以後出現問題……”

整個討論會議還是有收獲的,王浩確定了幾種方法,會對於降低鋼材含氧量有幫助,但效果肯定不那麽明顯。

“在中間增加一個和幾個步驟,只要沒有反效果就可以了。”

王浩總結了一下,說道,“你們回去以後,可以把我們討論的方法試一試,到時候看數據再說。”

“我們會的。”

“等回去就實驗看看!”

王浩正和史桂芳等人說著,忽然電話又響了起來。

這時候,會議已經結束。

他就拿起電話看了一眼,隨後馬上按下接聽鍵,就聽到對面何毅報告了一個消息,“王院士,新設備已經安裝好了,最快明天可以進行實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