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七章 國際組織要彎道超車?反重力飛行器重大測試!

一直到現在,王浩都沒有把疊加力場邊緣效應,稱之為‘強湮滅力區域’。

其他人、其他組織,甚至一些學術期刊,都已經這麽稱呼了。

王浩從來不這樣說,是因為疊加力場邊緣薄層,距離成為‘強湮滅力區域’,還缺少一個關鍵條件,也就是解決場力間歇性問題。

什麽叫做場力間歇性?

這還是要從‘交流重力’說起。

反重力實質上是交流重力,交流重力的交流兩個字,指的是交流電。

交流點不同於直流電,它的方向是隨著時間發生改變的。

正因為方向的不斷改變,就會讓超導體內的微觀形態不斷被拓撲,好像一個氣球會自主充氣,外界則給予間歇的壓力,擠壓、充氣、再擠壓、再充氣。

這樣持續不斷的擠壓,才形成了反重力場。

同時,也造成了一個問題,反重力場邊緣具有強湮滅力區域,效果並不是持續不斷,而是具有‘間歇性’的。

簡單來說,一個是持續的力,另一個則是有間斷的,也就造成強湮滅力區域效果的不連續。

如果想要制造出真正的強湮滅力場,或者是想要依靠高磁場,把強湮滅力作用區域‘擠壓到極點’,並發現全新的現象,就必須要解決場力間歇性問題。

顯然。

能想到一個很直接的方法,就是以直流電為基礎制造出‘直流重力’。

直流電是沒有周期性變化的,以此為基礎所制造的反重力場,肯定是持續不斷的。

但是,問題的關鍵就在於,反重力場的制造,需要不斷的擠壓‘微觀形態’,就像是一個氣球,即便會自主充氣,可用一個持續不斷的力壓住,自主充氣也沒有任何意義,就不會形成反重力場,自然也就沒有了強湮滅力區域。

兩者是矛盾的。

王浩一直在思考間歇性的問題,但他暫時還沒有找到解決的方向。

國際上其他的反重力研究組,則是連‘間歇性問題’都沒有意識到,就更談不上解決了。

現在菲利普·羅爾爾號召成立針對反重力研究的國際組織,毫無疑問就是希望朝著強湮滅力方向研究,他們所能做的就是建造大型的疊加力場設備,以及制造更高的穩定磁場,來加大磁場對於疊加力場邊緣的排斥。

最終目標就是希望看到一些新的現象。

顯然。

這是不可能做到的。

王浩沒有受到組織會議的邀請函,不僅僅是不在意,反倒是清呼一口氣,既然沒有收到邀請函,就不用去派人參加會議。

如果真的派人去參加會議,定下一起籌集資金,朝著目標做研究的方向。

到時候,加入還是不加入?

加入,會為了完不成的目標,白白耗費大量的資金,還要在組織話語權上勾心鬥角。

不加入……

其他實驗組肯定會疑惑,大家一起做研究,你們怎麽就不加入呢?是不是不想為國際科技發展做貢獻?

王浩對於沒有收到會議邀請函感到輕松。

其他人不是這麽想的。

反重力研究組,可不僅僅是一個實驗組,後面是有種花家背書的,所有的領導層都關注反重力的研究。

有領導直接打電話給王浩,詢問了一下菲利普發起的組織會議的問題。

王浩說道,“完全不用擔心。他們就算一起研究,投入再多的資金也沒意義。”

“為什麽?”高層領導很是不解。

王浩肯定道,“因為他們的研究方向,缺少必要的條件,從根本上就是錯誤的。”

……

王浩完全不看好菲利普·羅雷爾發起準備成立的反重力研究組織,但放在國際上絕對是一件大事情。

反重力的研究本來就是最熱門的方向,大量的報道和宣傳以後,連一個普通人都知道,反重力方向的研究代表了人類科技的未來,眾多的實驗團隊聯合成立研究組織,肯定是非常吸引人的事情。

這次成立組織是菲利普·羅雷爾號召的,而他的團隊有阿邁瑞肯背景,也就等於是阿邁瑞肯號召的,必須要承認阿邁瑞肯的國際影響力,接到邀請函的團隊都派出了代表,甚至還有一些國家科技發展的官員,都一起過來參加會議。

有些團隊的消息靈通,有些團隊的消息並不靈通。

所以有些代表一直等到會前才知道,會議沒有邀請種花家的團隊,讓他們感到非常的不滿。

湮滅物理學就是王浩創造出來的,他一個人在湮滅物理學上的貢獻,甚至可以說遠遠超出其他人加在一起的程度。

反重力現象確實是阿邁瑞肯科學家最初發表的理論,後來又是荷蘭團隊做超導實驗發現的,但反重力現象和湮滅物理學直接關聯,相關的研究、相關的技術,也是王浩的團隊最有話語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