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九章 市場競爭?售價提個幾百倍,利潤就有了!

種花家西部無人區曝光的飛碟影像,短時間就在世界範圍內引起了巨大的震撼。

網絡上、媒體上,甚至是生活中,都有很多人討論著消息,也出現了各種各樣的說法,其中靠譜一些的說法,還是說‘飛碟是種花家實驗的新型飛行器’。

現在反重力技術早已經不是秘密,橫向反重力技術也同樣不是秘密,甚至因為橫向反重力技術已經應用在磁懸浮列車上,知道橫向反重力的人反倒更多一些。

反重力磁懸浮列車已經正式運營。

有些人甚至為了看到新型列車,特別乘坐飛機去親身去體驗。

在反重力磁懸浮列車的終端站點,也有特別的科普標識,對於列車的采用的新型技術進行了簡單的介紹。

其中耗費最多文字介紹的就是橫向反重力技術。

“橫向反重力,是世界最前沿的科技,利用超導技術所制造的橫向反重力區可以減輕設備本身的重量。”

“反重力磁懸浮列車采用了這一技術,在應用超導技術所制造的高磁場,可以推動列車在低速行駛時,以就能懸浮在軌道上方,列車的最高速度……”

其中甚至還包括橫向反重力技術的參數,標準了強度達到百分之八十六。

這是三年前的技術指標了。

誰也不敢說近三年時間裏,種花家的技術會不會有提升。

所以種花家能制造的橫向反重力強度,最低也超過百分之八十六的強度。

既然能制造出反重力磁懸浮列車,那麽應用在其他領域上,當然也是可以理解的,只不過飛行器是特殊的。

飛行器是脫離地面飛行的,自然就不可能使用地面上的電力設施作為能源供給,關鍵就在於,反重力技術實現本身需要高功率的電力支持。

問題就在這裏。

如果新型的飛行器使用的是橫向反重力技術,其電力供給從何而來呢?

毫無疑問,傳統的鋰電池以及其他電視技術,是絕不可能提供支持反重力技術的高電力供給。

談到飛行器是種花家的新型成果時,話題焦點就到了電力供給問題上,只要解決了電力供給的問題,其他就不再是問題了,好多設計方案都能夠解決飛行問題。

哪怕是使用傳統的飛機設計安上一個航空發動機,因為飛機本身大大的減重,也肯定能提高其性能、載重以及其他指標。

當參與的人越來越多,談論的人越來越多時,就出現了一些比較靠譜的說法。

其中最被認可的還是超級電池技術,也就是超導電池技術,主要是因為飛碟上並沒有看到很明顯的發電設備,而且如此規模的飛行器也不可能進行大規模的發力,那麽唯一可行的也只有超級電池。

當然也少不了一些其他的說法,比如有一些人認為,飛行器是采用了核動力支持。

簡單來說,就是在飛行器上安裝了一個小型的核反應堆,核反應堆爆發巨大的能量,進行快速發電作為供給。

這個說法的支持有不少,因為幾十年前熊國就制造核動力飛機,但反駁的聲音也有不少,核動力倒是容易理解,可大型的發電機是要占據很大體積的。

顯然。

公開的飛碟影像上根本就看不到。

還有個說法是種花家掌握了可控核聚變技術。

這當然就更加不靠譜了。

可控核聚變一直都是各個大國所追求的技術,但哪怕是攻克了超導技術,想要控制核聚變反應依舊是問題重重,其中最關鍵的依舊是能量約束問題。

核聚變反應爆發的能量是以指數型上漲的,當核聚變反應發生以後,就會在極短的時間內爆發出驚人的能量。

過去的很多研究,比如,最著名的磁場約束理論,其主要核心就在於約束核聚變反應的能量。

實際上,伴隨著反重力技術的發展,有好多學者都提出,要針對可控核聚變開展大規模的研究。

原因很簡單——

反重力場就是對核聚變反應的天然約束。

反重力技術對於核聚變反的約束,其原理在於反重立場可以讓粒子產生惰性,簡單來說就是粒子的最高速度被限制了。

當所有參與反應的粒子速度變慢,反應速度自然也跟著變慢。

但問題的關鍵就在於,反重力場的強度依舊遠遠不夠。

阿邁瑞肯的核物理專家,布林·約翰遜,他專注於托卡馬克環形(環形磁場約束核聚變反應)的研究,還針對這個問題接受采訪,他指出,“按照王浩的理論,即便反重力場強度高達百分之九十九,但也只能最高降低粒子百分之五十的速度。”

“這種約束還是遠遠不夠的。”

“當反應呈現指數上漲的時候,也許需要降低幾百、上千倍的速度,才能真正約束住能量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