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一章 飛行器測試參數曝光,國際震撼!趕超種花家的機會?

等高空發射強度測試結束後,來旁觀測試的空軍軍官們,討論技術問題主要集中在兩點。

一點就是飛行高度。

從軍事角度上來說,飛行器飛行的越高就越安全,比如,一些偵察機、預警機,都會飛到萬米以上的高空,有些甚至能超過兩萬米。

高度帶來的優勢太大了。

首先有一點,飛行器的高度足夠的時候,飛行在萬米、最高兩萬米的戰鬥機發射的空對空導彈,就不會形成直接威脅。

有些空對空導彈的爬升高度也能夠達到兩萬米、三萬米,聽起來爬升高度似乎是足夠了,但空對空導彈的爬升主要是為了後續的加速,來擊中更遠距離的目標,而不是針對比自己高出萬米以上的目標,空對空導彈爬升的足夠高時,速度會受到很大影響,導彈的軌跡也是無法完全把握的,想要擊中萬米高以上的目標,是非常非常困難的。

此外,四萬米的高度足以讓絕大部分防空導彈束手無策。

國際上比較先進的防空導彈,最大的射高基本都在三萬米以內,普通的防空導彈就更不用多說,根本不可能威脅到萬米高空以上的目標。

這主要是因為防空導彈針的是戰鬥機,而一般戰鬥機的飛行高度是在兩萬米以內的。

即便是針對偵察機、預警機,最高飛行高度也不超過兩萬五千米。

在四十公裏的高度上,能產生直接威脅的就只有反導導彈,一些國家擁有先進的反導體系,自然能夠威脅幾十公裏高度目標。

比如,著名的撒徳系統,最遠的攔截距離高達兩百千米,最大的攔截高度也達到一百五十千米,號稱是“當今世界上唯一能在大氣層內和大氣層外攔截彈道導彈的地基反導體系’。

但是,反導體系,從名字上就能知道,針對的是高空導彈進行攔截。

導彈有一個特點是,飛行軌跡是可以計算的。

導彈分類兩種,一種是彈道導彈,一種是巡航導彈。

彈道導彈,不管怎麽樣去修正軌跡,整體都是拋物線形式的,只要提前檢測就能夠計算出來,攔截難度在於速度和精度。

巡航導彈使用航空發動機作為動力,軌跡是可變的,並且相對難捕捉的多,但一般情況下,提前預警也是可以計算的。

反導本來就是個‘概率’問題。

即便再高端的反導體系,也不可能做到百分百攔截來襲導彈。

總之,反導體系針對的是來襲的導彈,而不是飛在空中、人為控制的飛行器。

正因為如此,軍事對抗中打擊高空飛行的預警機、偵察機,主要還是依靠戰鬥機接近並發射空對空導彈,而不是利用防空導彈或反導導彈。

當一款飛行器能夠飛在三萬米以上高空的時候,就可以說幾乎不可能被擊落,因為飛行器的雷達可以提前預警,來襲的導彈飛行需要時間,飛行器就有足夠多的時間從容進行躲避。

這次的測試過程中,反重力飛行器懸浮在四萬米高空,並且測試擁有高速飛行的能力,即便是加速並不快,但相對於傳統的飛機來說,反重力飛行器可以隨時變換方向,相對更加靈活一些。

這些都是相當驚人的表現。

有空軍將領就直接說道,“即便是阿邁瑞肯航母上的宙斯盾系統,面對四萬米高空的反重力飛行器,也完全成了擺設。”

“宙斯盾系統針對是來襲導彈,發射攔截彈要提前計算路徑,面對飛行器無能為力……”

“確實是這樣。”

“我覺得,現在這個性能都可以直接服役了,而且使用很具震懾力。”

“待在空中,就是威懾啊!”

“要我看,還能制造的更大一些,直徑還是太小了一點。”

“二十米,確實不大。”

“如果能有個四十米,掛個幾百發導彈,完全能當個空中堡壘啊……”

反重力飛行器說大也很大,直徑已經達到了二十米,放在地面上能給人以很大的震撼。

但實際上,和其他高空飛行的軍事飛行器對比,也只是正常大小而已。

比如,阿邁瑞肯有一款偵察機,機身長度超過四十五米,橫向翼展也同樣接近四十五米,高度則為十三米。

好多人談笑著都看向了王浩。

王浩則是笑著搖頭道,“我只負責研究飛行器,至於其他問題,就不是我考慮的了。”

他也說明了自己的想法,“反重力飛行器確實能制造的更大型,但就需要更高的動力,如果是四十米直徑,重量也會多出幾倍,就需要更大型的電力推進器。”

他想了想補充道,“或許,必須要超導電機才夠。”

“另外,電力系統上也要重新進行設計,需要更高的電力供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