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三章 第二台飛行器樣機,新航母設計看準超導電池

杜魯克·本特非常的高傲,完全就是一副老大的樣子,自以為分享個‘主導權’,就能讓其他人甘心拿出技術。

恩波利·庫博對此的心裏評價是‘似乎還活在幾十年前’。

當然了,庫博有什麽看法似乎也不重要,甚至都不敢直接說出來,因為他只是一個實驗室的主管而已。

不可否認的是,杜魯克·本特具有重量級的地位,只要做出了什麽決定,就會有很多人爭相去執行。

很快國際上就傳出消息,說阿邁瑞肯相關機構準備牽頭組建‘湮滅理論研究組織’。

這個消息似乎和上一次一樣,但也有完全不同的地方,因為牽頭的不再是洛斯阿拉莫斯實驗室的反重力團隊,換句話說,組織跨過了‘純學術合作’轉到了國家之間展開科技合作的範疇。

杜魯克·本特自然是有很大影響力的。

一大群負責官員和學術機構響應號召,都準備積極的加入到組織中,他們也快速進行了第一次組織成立相關的討論會議。

這不是正式的會議,而是幾個重要人物在一起,商討成立組織的問題,會議也不是公開進行的。

那是一個富豪的莊園裏,官員代表們和相關領域的學者,一起商討研究湮滅理論研究組織的問題。

雖然說是研究湮滅理論,實際上針對的就是強湮滅力場。

杜魯克·本特還出席了會議,並發表了講話,“這是一項全新的物理、全新的科技,我們必須要重視起來。”

“反重力性態研究中心發布的圖片可以看出,強湮滅力場確實是能湮滅光子,某種程度上的理解似乎都可以稱作是小型黑洞了。”

“這種技術裏面可能蘊含著全新的科技,未來也肯定有很大的應用前景。”

“我們必須要參與到研究中,否則就會被遠遠的甩在後面!”

“……”

其他參與會議的人也討論起來。

雖然有很多官員代表在場,但實際上,針對研究有話語權的還是專業學者,每一個官員代表都會帶著物理學家,他們在一起討論合作研究出制造強湮滅力場,以及強湮滅力場蘊含的物理重要性、科技前景等等問題。

但有一個問題是繞不開的,他們暫時沒有相關的技術,甚至沒有相關的理論。

琺國著名物理學家安德烈·貝克勒爾說道,“我們只有方向。如果花費百億歐元,憑借現有的材料和技術也能夠制造出灰暗空間,但顯然其強度肯定趕不上王浩團隊公開的信息。”

“另外,這樣的研究方式很落後,而且也需要很長時間。”

“我估計,最少要一年以上吧。”

“如果我們能有更好的材料,制造強湮滅力場就會容易很多。”

“所以我還是認為,必須要讓王浩的團隊參與進來……”

安德烈·貝克勒爾的建議,和其他團隊方面想的是一樣的。

其他的學者意見也差不多。

如果拋開王浩的團隊成立組織做研究,他們甚至都不敢肯定,一起研究個幾年時間,就可以有突破性的成果,甚至說,他們所確定的方向也不一定是正確的。

最少,沒人敢百分之百肯定正確。

在湮滅理論、反重力技術相關的研究上,最有權威的還是王浩,其他人對於理論的理解,對於技術的理解都要差的太多了。

這主要是因為湮滅理論是一項新的理論,反重力技術也一直在研究中,而強湮滅力場甚至都沒有明確理論支持。

在理論基礎都不完善的情況下,他們又怎麽能肯定判斷的方向呢?

“如果大手筆的投入,還沒有任何成果,到時候怎麽辦?”有個鷹國科技部門負責人提出了質疑。

好多人頓時看向了恩波利·庫博。

恩波利·庫博是洛斯阿拉莫斯實驗室反重力團隊的負責人。

之前瓦爾·克羅寧擔任團隊負責人的時候,就主導制造了大型的疊加力場,一口氣花費幾個億美元,結果卻沒有任何的成果。

當時他們可都確定的認為,增強疊加力場的方向是正確的。

恩波利·庫博感受著眾人的目光,心裏也感到非常的郁悶,他確實是洛斯阿拉莫斯實驗室的代表,但疊加力場項目是前任瓦爾·克羅寧的決定,和他一點關系都沒有。

庫博也只能郁悶的搖頭,隨後開口道,“所以最好的辦法還是讓王浩的團隊參與,我們需要和他們進行溝通。”

這也是最終結論了。

在莊園舉行的會議結束以後,就參與的國家也開始了動作,他們一起聯系了相關負責部門,並討論起成立國際研究組織,一起研究強湮滅力場技術的問題。

他們希望王浩的團隊能拿出相關的技術支持研究,而他們給出的籌碼就是,讓王浩的團隊代表率先擔任組織主導方,之後每過幾年輪換主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