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二章 到底誰才是核物理專家?

王浩建議邱會安研究黎曼猜想,是因為黎曼猜想是高次質點函數的基礎,就和湮滅理論質量點的構造直接相關。

那並不是在開玩笑。

他當然知道黎曼猜想的難度,但研究黎曼猜想並不表示要去證明。

事實上,一些以黎曼猜想為基礎的推論,要比證明黎曼猜想本身,對於質量點構造更加有意義,反倒是黎曼猜想的證明,不一定會有多大意義。

當然了。

數學上來說,黎曼猜想的證明是非常有意義的,但針對質量點構造、以質量點構造基礎來聯系湮滅力特性並聯系科技研發的方向上,數學基礎的嚴謹與否並不是那麽重要。

有證明肯定是好的,但最大的希望還是能推導出一些東西。

“如果你感興趣,可以試著研究看看。”

王浩給邱會安做了解釋,建議道,“能有一些結論是最好的,沒有也沒關系。”

邱會安這才有了信心。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裏,邱會安和丁志強就一直在王浩的辦公室裏工作。

王浩是在不斷的看資料、學習,他們則是專注於自己的研究。

當有人碰到問題的時候,師生三人會針對進行討論,有了結果就會記錄下來。

這樣的日子持續了半個多月。

之後王浩不得不忙碌起來,他離開了西海大學,乘車去往幾百公裏外。

那是一座臨時的實驗基地了。

這座實驗基地是臨時修建的,就處在沙漠的邊緣區域。

當王浩到實驗基地的時候,基地已經有很多人了,各種設備也都運送過來,還來了好多其他所的專家學者。

他們要進行一次非常重大、需要特別保密的實驗——利用F射線點燃核反應堆。

這是F射線特性研究的一部分。

當牽扯到核反應堆,就肯定不是反重力性態研究中心單獨的實驗了,參與方還包括核物理工程研究所、科技部重大項目司以及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現在F射線的發生設備,還是最初制造的臨時設備,新的設備依舊在制造中,會在原來的設備做完了所有實驗才會啟用。

原來的設備所制造的強湮滅力場強度不高,自然也影響到了F射線的強度。

雖然制造出的F射線強度不高,但達到了可研究的標準,‘臨時設備’也是非常昂貴的,只考慮一點,‘設備使用的螺旋磁場部件,都是拆卸小型托卡馬克裝置得到的’,就能知道設備有多麽昂貴。

這麽昂貴的設備,自然是要物用其極。

在所有計劃中的實驗都完成以後,臨時設備還要進行最後的兩大實驗。

這兩個實驗也是要求最高、最危險的,一個是極壓實驗,一個是核控實驗。

極壓實驗,就是讓設備持續運轉,利用螺旋磁場一直給內部強湮滅力場‘充能’,強湮滅力場受到螺旋磁場影響,因為場力沒有宣泄口,就會反作用於內部的反重力場(弱湮滅力場),反重力場的強度也會不斷的增加。

之前的實驗是不敢讓反重力場一直增加的,最主要就是擔心,強度達到一定值的時候會出現意外。

比如,劇烈爆炸。

比如,發生一些不可預料的物理現象,導致實驗變得不可控。

這些都是有可能的。

另外一項實驗,則是檢驗F射線的燃核特性,讓F射線照射核反應堆,看是否能起到點火或其他效果。

顯然。

當牽扯到核反應堆,實驗也是非常危險的。

不過在仔細討論過以後,大家還是一致決定先進行核控實驗,因為核控實驗針對設備本身,就只是正常制造出F射線而已,有危險的地方在於核反應堆。

這方面,核物理工程研究所就非常有經驗了。

所以實驗前兩天的會議,大多是由核物理工程研究所主導,賈樹民院士就在會議中,說起了實驗布置,他在白板上畫了圖做了標記,並介紹道,“我們在距離五公裏外的地下,放置了一個超小型的核反應堆。”

“這種超小型的核反應堆,使用的是豐度為百分之九十一的濃縮鈾材料,但大家可以放心,爆炸是可控的。”

“正常來說,爆炸只會掀起不超過十米的沙浪,距離太遠肉眼是看不到的,只能通過直升機觀察。”

“另外,我們並沒有放置引信。”

賈樹民說著看向王浩,問道,“王院士,這個距離上,F射線能精準命中嗎?”

“沒問題。”

王浩先是肯定的點頭,隨後補充一句,“即便是一次無法命中,也可以再來第二次、第三次。”

會議室不少人笑了。

賈樹民也笑了一下,繼續問道,“可是沒裝引信的,確定能引燃嗎?”

“只能說,理論上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