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六章 王浩:這樣竟然能證明黎曼猜想?

當聽到邱會安的解釋以後,比爾卡爾和其他人一起感慨著王浩對丁志強的看重,但他們對研究本身就不感興趣了。

他們並不認為,王浩指點學生所做的研究會有多麽重大。

比爾卡爾甚至覺得,王浩是希望利用一個真正的數學研究,幫助丁志強提升一下個人經驗水平,才會找他來一起加入進來——

畢竟,丁志強的主要方向是代數幾何,和比爾卡爾的方向是一樣的。

在這個方向上,王浩還談不上精通。

比爾卡爾思考著,最後感嘆一句,“丁志強,運氣真是太好了,王浩竟然如此看好他,還花費如此大精力去培養……”

那可是王浩啊!

王浩是享譽世界的最頂級學者,他的時間非常寶貴,‘時間就是金錢’,放在他的身上,都可以修改為‘時間就是黃金’。

他花費這麽多時間指點一個學生……

真是太奢侈了!

邱會安聽到其他人的談論,心裏也感到很酸澀,但他也是王浩的學生,並且被指定一起進行研究,他還是要繼續參與其中。

好消息是,接下來的研究過程中,他參與的機會變多了。

因為,方向。

這個研究主要牽扯到代數幾何、函數論,也包括數論的部分。

丁志強的方向是代數幾何,函數論也能參與一下,但數論就是邱會安的領域了。

所以,邱會安也加入了研究中,不再是一個旁觀的看客,等真正加入其中的時候,他就發現研究並不像是自己想象中的那樣,是因為王浩對丁志強的重視才進行的。

研究的出發點確實是丁志強所謂的‘感覺’,去研究粗糙塑造五維圖形中的復平面,但即便最終不能證明那個復平面和黎曼猜想相關,研究過程抽取一部分都會是不小的成果。

最差,也能發表一篇SCI。

邱會安頓時也來了興趣,和王浩、丁志強一起全心投入到研究中。

可惜,研究的難度太高了。

不出意外的,他們只剛有了一些小小的進展,就很快碰到了新的瓶頸。

這個瓶頸持續了一個星期都沒有解決。

數學家做研究遇到瓶頸是很正常的事情,有時候,一個地方想不明白,或許就會直接卡死,後續再也不會有進展,然後研究就會被擱置,也可能被認為‘無法進行’。

當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很多數學家會選擇抽時間思考,而不是一心去攻克難題。

因為很多難題是無法被攻克的。

王浩就不一樣了。

他已經知道了結論,也就是紅線對應的復平面,和黎曼猜想直接相關,兩者是包含與被包含的關系,既然結論是肯定的,就一定能夠證明。

這天王浩抽空打開了郵件,發現了一封來自水木大學高明教授的郵件,詢問他是否會就‘高次質點函數’的成果做報告。

王浩正準備發郵件回絕,手指卻停在了鍵盤上。

作報告?

有道理啊!

近些年大部分都是科技方向的研究,都快讓他忘記了老本行。

教學啊!

在教學的過程中,台下有很多學者的思考反饋,才容易獲得更多的靈感。

王浩馬上了回復郵件,“我準備下個星期,在西海大學數學中心會議室做‘高次質點函數’的學術報告,歡迎前來做學術交流。”

之後他找到了理學院院長欒海平、學校科技處的朱建榮等人,說明了準備進行‘高次質點函數’學術報告的事情。

欒海平、朱建榮頓時都很高興。

王浩偶爾會開設一堂數學、理論物理的公開課,每次都能吸引很多人來聽課,但本校做專業的學術報告,還要追溯到三年多以前了。

‘高次質點函數’的研究震驚國際數學界,可以稱之為近幾十年來,數論研究方向上的最大發現,即便只以猜想的形式出現,其重要性也遠超哥德巴赫猜想的證明。

哥德巴赫猜想,畢竟只是一道數學題。

‘高次質點函數’則涵蓋了很多的質數,裏面可能蘊含著從未破解的質數規律。

王浩完成了哥德巴赫猜想的證明,也只是解決了一個高難度的數學問題,而對高次質點函數的塑造,則是為數學家們對數字的研究,開啟了一個非常有探索性的方向,其價值甚至是不可估量的。

如果是正常做學術報告,肯定能夠吸引很多頂級數學家。

王浩似乎不在意報告的影響力,似乎只是想走個形式,“時間就定在下個星期二。”

朱建榮試探性的問道,“推遲一些吧?下個星期二,太近了,其他國家的學者很難趕得上。”

“沒關系。”

王浩不在意的說道,“我們可以提供報告視頻,如果其他學者感興趣,不管是誰,都可以隨意的下載視頻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