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章 終於能離開西海了?世紀講座!

針對重大而復雜問題的數學證明,即便是再多的數學家參與,能做出評判的永遠是相關領域少數一些頂尖數學家。

他們組成的研究小組,才能更快、更準確的審視論文。

但評判需要的時間依舊很多。

公眾都在等待國際大機構的評判,但持續好幾天時間都沒有任何消息。

好多人不由產生了疑問,“王浩對於黎曼猜想的證明是正確的嗎?那些權威的機構會不會認可?”

機構認可,很關鍵。

即便是再頂級的數學家所做的研究,也必須得到大機構的認可,才能確定其真實準確,學術領域就是這樣的,極為復雜的數學證明,也只有少數頂級數學家才能弄明白,具體證明過程有沒有問題,也只能等待他們的評判。

過去也有幾次有媒體報道說黎曼猜想被證明,但全都沒有了後續消息。

復雜問題的證明,往往就會出現這種問題。

好多人覺得等待幾天時間已經很長了,實際上,針對一個國際重大數學問題的證明來說,幾天甚至不能算作是時間。

比如,安德魯·懷爾斯的費馬猜想證明。

早在1993年,安德魯·懷爾斯就在牛頓研究院的重大會議上,宣布自己完成了費馬猜想的證明,之後研究院特別為他舉辦了講座,有兩百多位數學家聆聽了他的演講。

據說當時只有四分之一的人,能完全懂得黑板上的希臘字母和代數式所表達的意思,其余的人來這裏就只是為了見證,他們所期待的一個真正具有意義的時刻。

最終安德魯·懷爾斯完成了費馬猜想的證明,全場都為之鼓起了掌。

但後來,他想《數學發明》雜志遞交的論文,連續被審查了兩個多月,審查人在論文的第 三 章發現了證明中的一個小缺陷。

針對數學問題來說,‘小缺陷’都會是大問題,數學的絕對主義者要求懷爾斯無可置疑地證明他的方法中,每一步都必須要行得通。

然後,時間又過了兩年。

在兩年的時間裏,懷爾斯無數次進行了修改,還邀請他的導師泰勒一起工作,他終於把小問題修改完畢,並把論文刊登在《數學年刊》上。

到此,懷爾斯的證明才受到國際認可。

龐加萊猜想就更加艱難了。

區別在於,龐加萊猜想驗證的艱難,主要是因為數學家格裏戈裏·佩雷爾曼的特異性格上,他直接把龐加萊猜想的證明貼在了網絡上,還因此引起了一定的歸屬糾紛,後來證明受到了國際認可,他也拒絕發表在任何學術雜志上。

王浩不是安德魯·懷爾斯,他不需要提前做報告,也依舊可以把論文發表在頂級學術期刊。

他也不是格裏戈裏·佩雷爾曼,不會貼了證明過程就不管不顧。

但相同點是,證明過程都非常復雜。

其實仔細想想就知道了,王浩、丁志強和邱會安完成了所有證明以後,花費超過三天時間整理資料,單單整理都花費了三天,就更不用說從頭到尾的慢慢理解了。

幾個相關領域的頂級數學家坐在一起去研究,想要完全理清所有的證明過程,一個月能完成速度就已經很快了。

畢竟,論文只是論文。

論文上發表出來的是證明的‘縮略’過程,有些復雜的證明過程被簡化了,也就導致有些地方要理解還需要仔細研究一下。

這就需要更多的時間了。

所以,論文發表幾天時間裏,國際數學界一片安靜,輿論上出現少數質疑的聲音,而王浩則是收到了大量的郵件。

其中有一部分郵件,都是研究證明的數學家們發來的,希望他對論文某個部分進行一下說明,方便他們進行理解。

最開始王浩還耐心的給出回復,並貼了一些詳細內容進去,還做出了文字標注。

後來,就幹脆不回復了。

他仔細思考了一下,知道證明過程確實很復雜,只看論文去慢慢理解,不僅需要的時間很長,還會耗費很多的精力。

“算了。”

王浩很無奈的搖頭,還是決定下來,“還是開個報告會吧!”

他仔細想了一下,就給科學院數學物理學部發了個郵件,讓學部幫忙安排報告會的事情。

之所以不像上次一樣,在西海大學召開報告會,是因為會有很多國外數學家到來。

一則,西海市的交通很不方便。

二則大學裏有反重力性態研究中心,還有一些和超導材料相關的研究,並不是舉辦的大型數學報告會的好地方。

所以王浩還是傾向於讓數學物理學部幫忙組織報告會,並說明時間要盡量快一些,“最好是下下周前,再過一段時間,就很忙了。”

他確實很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