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二章 這種智慧,難以理解,見證歷史性的時刻!

‘數學圓桌會議’在座的學者們,仔細思考著所謂‘創造工具’的話,心情都變得有些郁悶,但他們沒有辦法反駁。

因為王浩說的是實話。

愛因斯坦所處的時代可以說是數學蓬勃發展的時代,是科學理論蓬勃發展的時代,同時也是科技蓬勃發展的時代。

近幾十年來是信息爆炸的時代,計算機技術的發展改變了世界,被認為是人類的信息革命。

但信息革命,不是理論革命。

計算機技術給人類帶來的改變再多,它也只是一項技術,而不是理論。

近些年,基礎理論的發展速度確實很慢,遠遠趕不上百年前的蓬勃時期。

如果把愛因斯坦和王浩放在一起做對比,愛因斯坦的運氣確實很不錯,在研究廣義相對論的時候,他一直被‘數學工具’所困擾,他希望能有一種特殊的幾何,來作為廣義相對論的載體,從而對其研究內容進行深度解析。

後來他找到了格羅斯曼。

格羅斯曼是愛因斯坦的同學。他建議愛因斯坦研究一下黎曼幾何和張量分析。

當時可不是信息爆炸的現代,五十年前黎曼所創造的黎曼幾何,放在當時幾乎沒有任何名氣可言,就被認為是一項‘假想’的數學研究而已,想找到相關資料都很不容易。

但是在格羅斯曼的幫助下,愛因斯坦馬上拿到了黎曼幾何的內容,隨後以此為基礎完成了廣義相對論的塑造。

由此就可以了解到,對於理論物理學家來說,符合要求的‘數學工具’有多重要了。

如果一項物理理論找不到數學工具支持,想要完成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就像是亞歷山大·格羅滕迪克的思想,他研究發展代數幾何學科,就是制造一個個‘能夠拿來使用的數學工具’,他認為數學的主要方向,就是深度的理論研究,來制造出大量‘數學工具’。

以此,其他學科的研究,就都能找到適合的數學工具。

數學理論研究的意義,就體現在這裏。

湮滅物理學是一個全新的研究方向,就和愛因斯坦研究相對論類似,全新的方向自然需要全新的‘數學工具’。

在湮滅物理學最基礎、最核心的質量點塑造問題上,自然就需要找到符合使用的數學工具。

可以說,湮滅物理學是幸運的。

因為研究出湮滅物理學的是王浩,而他本人就是最頂級的數學家,沒有可使用的數學工具,他就幹脆自己去研究……

“唉~~~”

其他人都長嘆一口氣,每個人的神情都變得十分復雜。

王浩確實說的是真心話,他對於湮滅物理學更感興趣,研究高次質點函數的直接目的就是以此來構造質量點。

數學成果,都只是附帶的。

如果有可能的話,他巴不得能跳過數學研究階段,直接找到‘適合的工具’去構造質量點。

圓桌會議的氣氛沉默了好一陣。

王浩繼續談起了質量點塑造問題,“我認為,直接相關的研究是高次質量函數的第二個問題。”

“倒不是要證明第二問題,而是質數對節點的研究,可以支持質量點的塑造。”

他簡單做了解釋以後,也給其他人發言的機會,其他人頓時說了起來。

在座每一位都是國際頂尖的數學家,也都研究過高次質點函數,自然都能夠發表一些個人看法。

其中說的最多的是弗洛特·阿爾索斯,阿爾索斯的研究方向被別人提前完成,讓他感覺非常的郁悶,但他很珍惜和王浩交流的機會,“我一直在研究高次質點函數。”

“如果說塑造質量點,王浩先生,因為牽扯到質數對節點的分布規律,或者某種特性吧?”

“談起分布規律,或許可以對比另一個類似的數學問題——梅森素數。”

弗洛特·阿爾索斯說道,“雖然我沒有做深入的研究,但是我想到了這一點,王浩先生,你曾經有一個有個梅森素數的分布研究。”

“我看過那份論文,計算函數和判定函數,如果能夠以這種方式,研究一部分質數對節點分布,或許能給質量點的研究帶來幫助?”

阿爾索斯說的內容讓王浩眼前一亮。

兩人馬上討論起來。

其他人也偶爾說上一句,紛紛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在不斷討論的過程中,王浩甚至發現質量點研究的任務,有了‘兩點’靈感值增加,他頓時更積極的和其他人討論了。

午餐就是在討論中度過的。

等用餐結束以後,沒有一個人起身離開,還在繼續討論著,他們談到了一個‘超大質數對節點研究是否有意義的問題’。

王浩則是說道,“我認為,針對質量點的研究,質數對節點的數字大小毫無意義,不管是數字大、還是數字小,或許也只代表了一種標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