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一章 宇宙膨脹論

保羅菲爾·瓊斯說起了自己和黃震一起的研究,他們把空間短波論和宇宙微波輻射聯系在一起。

宇宙微波輻射,又叫做背景輻射,是一種充滿整個宇宙的電磁輻射。

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初,阿邁瑞肯科學家彭齊亞斯和R.W.威爾遜為了改進衛星通訊,建立了高靈敏度的號角式接收天線系統,他們用它測量銀暈氣體射電強度。

為了降低接受到的雜波,他們甚至清除了天線上的鳥糞,但依然有消除不掉的厘米波背景噪聲。

彭齊亞斯和R.W.威爾遜認為,這些來自宇宙的波長為1.875的微波噪聲相當於3.5K(黑體輻射),一年以後,他們又把微波噪聲訂正為3K,並將這一發現公諸於世,為此獲197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後來的研究發現,宇宙微波輻射的特征和絕對溫標,與2.725K的黑體輻射相同,頻率屬於微波中的毫米波範圍。

宇宙微波背景是宇宙背景輻射之一,利用傳統的光學望遠鏡,恒星和星系之間的空間(背景)是一片漆黑。

然而,利用靈敏的輻射望遠鏡可發現微弱的背景輝光,且在各個方向上幾乎一模一樣,與任何恒星,星系或其他對象都毫無關系。

這種光的電磁波譜,在微波厘米波區域最強。

對於宇宙微波輻射的存在,天文物理領域認為,宇宙微波輻射是宇宙學中“大爆炸”遺留下來的產物,而與之類似的原初引力波則是“大爆炸”遺留下來的引力波輻射。

現在放在湮滅能量傳導的問題上,保羅菲爾·瓊斯和黃震都認為,宇宙微波輻射也能作為空間短波傳導的媒介。

“湮滅能量以宇宙微波輻射、原初引力波為媒介進行傳導擴張,使其均勻的分散在宇宙空間……”

“這會支持宇宙擴展膨脹理論。”

保羅菲爾·瓊斯的解釋,吸引了所有人注意。

這個解釋太神奇了。

宇宙微波輻射被認為是大爆炸的殘留,已經成為了天文物理公認的事情,結果保羅菲爾·瓊斯和黃震,很大膽的去想象,認為宇宙微波輻射是湮滅能量空間傳導的媒介。

這種觀點非常新穎,也非常具有想象力,同時,也必定會成為對原有天文物理現象解釋的挑戰。

王浩都感覺非常驚訝,他沒想到保羅菲爾·瓊斯和黃震一起,能把研究做到這種地步,他聽的頻頻點頭,臉上不由得露出笑容。

更令他感到高興的是,系統也及時刷新了信息——

【任務四,靈感值+7。】

很好!

王浩朝著保羅菲爾·瓊斯豎起了大拇指,以此表示贊同他們的研究。

保羅菲爾·瓊斯頓時得意的朝著海倫看了一眼。

海倫則是滿臉不服氣的回瞪過去,馬上也說起了他們的研究,“我認為,空間是由特殊的粒子組成,而湮滅的能量直接轉化為空間粒子……”

海倫說著提出了一個觀點,“能量的基本構成是質量點,質量點的構造,包括光子構造的拆分,已經不能稱之為能量。”

她說完看向了王浩。

這個假定不一定是正確的,就連她心裏都有些忐忑,因為誰也無法肯定,能量的最小構成是什麽。

王浩思考著點頭認可道,“這個觀點,不能否定。質量點是物質和能量的基本構架,比質量點更小,或者是某種拓撲構造的拆分,即便大量類似的微小組成堆積,也確實很難化為能量。”

海倫頓時有了信心,她用眼神示意了下丁志強。

丁志強收到了信號,馬上拿起手邊一摞打印好的資料,分別給每個人發了一份。

海倫解釋道,“上面是我和丁志強一起完成的構造工作,描述了湮滅能量轉化為空間粒子的過程,後續也描述了空間粒子分散跳轉的過程。”

這時,王浩打斷道,“後續,就不用了,傳導上來說,你的基礎定義是錯誤的,即便空間是有粒子構成,空間粒子跳轉也必定受到速度限制。”

“……?”

海倫不明白為什麽自己直接被否定了,她想說什麽最後還是沒有說出來。

王浩沒有理會海倫的心情,他低頭認真看起了資料上的內容,發現是湮滅能量轉化空間粒子的數學解析。

前面一部分解析是轉化過程,後面一部分則是傳遞過程,只不過傳遞過程的描述,基礎定義為‘空間粒子可以隨意跳轉,速度不受限制’。

這是錯誤的。

王浩很確定這一點,因為新的實驗結果證明,湮滅能量的傳導受到速度限制。

這就是強激光照射使得F射線釋放距離增大的原因。

若是湮滅能量的傳導不受速度限制,強激光照射就不可能影響到F射線的釋放距離,既然已經有了確定的結論,後面的傳導描述自然可以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