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三章 天文物理的顛覆,被放棄的湮滅組織,新型強湮滅力場技術!

馬澤尼亞·舒爾茨是國際最著名的理論物理學家、天文物理學家之一,他在宇宙微波輻射背景、超大質量星雲以及宇宙學等研究領域,都有非常重大的成果。

如果把現有的天文物理學家做一個排名,馬澤尼亞能輕松排進國際前五之列。

這種級別的物理學家,學術影響力自然是非常大的。

馬澤尼亞·舒爾茨接受采訪的新聞,被很多領域內的學者關注,他說的每一個單詞都被詳細報道出來,同時也在天文物理學界,產生了近似於核彈爆炸式的影響。

因為,天文物理學引入湮滅理論,引入宇宙膨脹論,就必定會有大量的天文物理成果被推翻。

馬澤尼亞個人的一些成果,也同樣會被歸在‘被推翻’行列中。

在一個重要的物理分支領域,過往大量的成果被推翻,就代表著一個學科,將會經歷從顛覆再到重塑的過程。

如果拿歷史上的政權更替來舉例,就像是一個延續百年歷史的政權,被新的勢力擊敗推翻,以往的當權者、貴族等,金字塔上層的人物,絕大部分都必定會受到影響。

這也是湮滅理論中‘暗物質不存在’的論證,長期不被天文物理學界接受的重要原因。

現在的宇宙膨脹論也一樣。

絕大部分天文物理學家們,就只當成是一種與之無關的物理理論,就像是弦理論十一維度空間的解釋,只不過是一種物理理論,根本無法就得到驗證,而他們還是依照以往的方式做研究,根本不會考慮到‘暗物質不存在’、湮滅力場影響等因素。

所謂湮滅理論相關論證、宇宙膨脹論的觀點,引入到天文物理中,對於過往天文物理成果的顛覆,舉個例子就明白了。

比如,黑洞。

有關黑洞的研究是天文物理的重大方向之一。

其中有一個問題一直得不到解釋,也就是宇宙中超大質量黑洞的存在。

過往的天文理論普遍認為,黑洞可以通過不斷吸收周圍的物質來壯大自己,但,即使一個黑洞不斷的吸收恒星以及其他黑洞,想要成為超大質量黑洞仍然很困難,已知的超大質量黑洞的質量基本都在100萬倍至100億倍太陽質量之間。

這是一個難以想象的數字,很難想象這樣的黑洞周圍的環境有多麽惡劣。

但是,對於一個星系來說,有一個超大質量黑洞也不夠其產生的引力,不足以維持整個恒星系的穩定,就需要引入‘暗物質’來填補質量缺失。

那麽,問題來了。

在引入了湮滅理論以後,作為宇宙中非常特殊的天體,黑洞內可能會存在強湮滅力場,甚至可能是‘大量存在’。

那麽有關黑洞質量的計算就全部是錯誤的。

以往對於宇宙中星體質量的計算,牽扯到一個‘史瓦西半徑’的重要概念,天文學認為‘史瓦西半徑’和星體質量正相關。

換句話說,只要能計算出‘史瓦西半徑’,就能夠得出星體的質量。

‘史瓦西半徑’,是從物件逃逸速度的公式衍生而來,它將物件的逃逸速度設為光速,配合萬有引力常數及天體質量,便能通過計算得出結果。

現在有了湮滅理論,還有了發現了所謂的‘一階能量波’。

一階能量波,波長、頻率和普通能量波相同,只是能量強度要高出很多。

這樣一來,針對存在強湮滅力場的星體,天文物理依靠觀測‘特殊射線逃逸’來計算史瓦西半徑的方式就是錯誤的。

如果引入‘暗物質不存在’的概念,會更簡單的推導出結果。

既然暗物質不存在,維持超大星系所需的質量,自然就都在星體本身,就可以得出結論——有關黑洞質量的計算是錯誤的。

兩個方式,同一個結果。

這個結果得出的過程中,大量的天文物理成果都被否定,以往的工作都成為了無用功。

這種背景下,馬澤尼亞·舒爾茨支持把湮滅理論、宇宙膨脹論引入天文物理,自然會引起天文物理領域的巨大爭議。

在國際天文物理領域中,有很多人站出來反對馬澤尼亞·舒爾茨的說法,“我不認為天文物理應該接受宇宙膨脹論,它畢竟只是一個新的理論,即便有一些實驗支持,它依舊是理論。”

“那些所謂的實驗支持,只是理論研究的基礎而已,我們也可以從其他方向推導,並得出截然不同的結論。”

“有關一個實驗可以有很多種解釋,宇宙膨脹論只是一種解釋而已,我個人認為,它是錯誤的。”

“馬澤尼亞不能代表天文物理,他的想法和我是完全不同的。”

“……”

這些站出來堅決反對的天文物理學家,絕大多數都非常有名氣,其中還包括兩個獲得過諾貝爾獎物理學獎的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