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七章 升階材料時代到來!王浩:他們的研究很有價值。

合作,也是博弈。

和歐洲方面的談判,也是不斷的相互試探,去盡量爭取到更多符合自身利益的合作。

發展,不能夠只有湮滅科技。

其他領域的科技也要能跟上,談判自然少不了一些高端設備的引入,以及高端制造、材料等方向技術制造的合作。

歐洲方面則主要尋求湮滅技術、升階材料、湮滅科技方向的合作,他們看中的是科技部門掌握的高端技術,代表科技未來的新領域上,技術可以落後但絕不能夠掉隊。

雙方的合作討論的主體內容,可以簡單理解為‘用技術換技術、用合作換合作’。

高層官員的接觸很快結束。

他們主要負責是把握大方向、定義大框架,一切的合作都要在框架內進行,細節到具體內容就要更精細的談了。

接下來就是大量的商務談判、技術談判,好多談判內容會對媒體公開,輿論上就有各種各樣的消息。

比如,國外高端企業的投資。

比如,對內對外的訂單。

比如,大手筆的交易。

等等。

歐洲方面自然也不會吃虧,他們重視的是三個方向,一個是超導科技,一個是湮滅科技,再有就是湮滅力場技術。

最後一點很關鍵。

在這種大規模的合作中,他們當然會希望能夠實現在湮滅力場技術上的提升,湮滅力場技術才是湮滅科技的根本。

科技部門同意讓尤拉伊·諾沃提尼帶隊訪問西海大學。

實際上,就是反重力性態研究中心。

雖然表面上說是尤拉伊·諾沃提尼帶隊,實際上,他是團隊的學術代表,真正帶隊的是兩個官員。

訪問團隊總計二十人左右。

除了尤拉伊·諾沃提尼之外,還有其他三個骨幹學者,都是頗為有名的物理學家,其他則是下屬官員、秘書助手以及學生之類的附帶人員。

這支隊伍還申請帶上了隨行記者,只是被要求不允許攜帶電子設備,只能以記錄的方式隨行。

現在反重力性態研究中心的正門是面對街道,附近則被劃為了軍事管制區域,正對西海大學一側則只有一個小偏門,還有兩個持槍警衛站崗,一般人是不允許進入的。

王浩在研究中心正門等到了訪問團隊,他面帶笑容走過去和尤拉伊·諾沃提尼握手。

門外還是可以拍照的。

隨行記者馬上用照相機記錄了下來。

這一刻會非常有意義。

王浩和尤拉伊·諾沃提尼,就是湮滅力場技術研究方向上最有影響力的兩個人物。

尤拉伊·諾沃提尼可不認為自己能和王浩相提並論。

那些媒體的報道都是吹噓出來的,因為其他機構掌握的技術相對落後,他們也想推出一個代表性的學者。

他就被推了出來。

諾沃提尼見到王浩甚至有些激動,他緊握著王浩的手,滿眼感嘆的說道,“王浩教授,終於見到你了!”

“我很早就想來了,但一直都沒有機會。”

“這個方向的研究上,想要達成合作是很困難的。”

“你是湮滅力場技術的先驅,而我們是追趕者的角色,可我們這些追趕者,卻感覺遠遠看不到你的背影啊!”

諾沃提尼看似是在吹捧,實際說的都是心裏話。

國際湮滅理論組織的研究,一直到現在依舊沿著反重力性態研究中心的公開信息做研究,他們抓住公開成果的蛛絲馬跡,希望能在技術上進行追趕。

但是,他們的研究進展,遠遠趕不上反重力性態研究中心的進度。

“我很看好湮滅組織的研究。”王浩面帶笑容說道,“研究就是要一點兒點兒的進步,你們走的很穩。”

這也是心裏話。

比起好高騖遠的格魯姆湖計劃,國際湮滅理論組織的研究要沉穩的多,他們依舊是以高壓混合材料為基礎,只要正常進行研究肯定會有成果。

其實大部分的研究,走的都是沉穩的道路。

反重力性態研究中心有王浩來指引方向,才能夠不斷地取得技術上的突破,換做是其他的團隊,沒有正確方向的指引,大概率結果就是扔掉大的經費而毫無收獲。

兩人說著一起走進了研究中心。

研究中心內部的高端設備和高端實驗研究,相關的設備、資料都已經轉移放置在其他地方,剩下的核心就只有一個疊加力場設備,以及幾個做反重力材料性態檢測的設備。

雖然疊加力場設備已經被淘汰,但相對於國際湮滅理論組織來說,就已經非常高端了。

何毅帶著訪問團隊參觀,一邊介紹說道,“這一台設備開啟以後,能制造出5.8倍率的強湮滅力場。”

“我們采用了多種反重力場的疊加,內部材料也是使用一種高壓混合材料,材料的壓強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