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二章 核聚變和資源問題,擴充核武庫?失敗證明成功!

核聚變項目進入到設計階段。

當項目進入到這一階段的時候,可以算作是已經‘立項’了,設計完成以後就可以投入到制造中。

項目的全稱是《核聚變反應轉電力輸出裝置設計》。

科技部門、國家基金會以及其他十幾家大型企業,籌集了一百億的資金用於設計以及牽扯的實驗研發等方面的投入。

這是正常展開的科研工程類項目。

如此重大的項目,牽扯到了大量的資金以及方方面面的的的因素,肯定做不到完全的保密,即便是前期的會議已經無法保密了。

所以項目是公開進行的。

科技部門以及其他相關機構,還發布了項目公告正式宣布消息。

核聚變項目受到了巨大的關注,就有大量的媒體記者前來采訪,科技部門就組織了官員對外召開新聞發布會。

對外發言的負責人,還是派出的新聞官。

面對一眾國內外的記者,新聞官鏗鏘有力的說道,“核聚變項目的立項,是多次論證會議召開後的決定,我們認為,基礎技術已經積累到足夠支持完成可控核聚變轉化為能源的研究。”

“這個項目的目標就是制造出,能夠支持實現電力輸出應用的核聚變裝置。”

新聞官的語氣非常肯定,表現出了對核聚變項目的信心。

媒體記者們倒是不感到驚訝,既然已經確立了項目,對外發言的新聞官肯定要表達信心。

他們馬上開始針對性的提問。

有些記者更關心項目本身的問題,比如說,有沒有信心、有多少人參與研究、後續還要追加多少投入、工程將在哪裏展開,等等。

有些記者則更關心技術。

這也是重點內容。

可控核聚變被認為是百年工程,也被認為是未來最主要的能源,人類總是認為距離控制核聚變也很接近。

五十年前是這樣。

現在也是這樣。

但有理智的人都非常清楚,核聚變的研究牽扯方方面面的技術,需要突破的難關非常多,研究本身是個超級大工程。

別說是現在了,五十年內能實現都很了不起。

好多頂尖的科學家都認為,人類能夠在21世紀內實現控制核聚變就已經非常了不起了。

那些關心技術的記者們,大多代表的都是其他國家,他們提問支持核聚變研究信心的是否有湮滅力場技術。

這牽扯到關鍵技術。

新聞官不知道具體情況,他掃了一眼屏幕提示,點頭道,“現在我們確立核聚變研究項目,和湮滅力場技術是分不開的。”

這個回答讓很多媒體都感到驚訝。

新聞官話裏透露的消息就是,核聚變的控制技術中,湮滅力場技術是其中之一,很可能是核心技術。

另一個相關的提問是,“核聚變控制技術,是否會采用托卡馬克裝置”。

新聞官的回答道,“到目前為止,托卡馬克裝置是最有可能實現控制核聚變的設計,我們在研究核聚變裝置時,托卡馬克裝置是繞不開的。”

“同時,我們對於托卡馬各種一直都有研究,比如,都城研究所的人造太陽裝置,就是托卡馬克控制裝置。”

“那也為我們的立項積累的技術經驗……”

新聞官沒有說是否采用托卡馬克裝置,只是說對托卡馬克裝置的研究,為現在的研究積累了技術經驗。

這就是常規的話術。

具體是不是……可以去猜。

國內外記者們自然就覺得,托卡馬克裝置也肯定是控制核聚變的核心技術之一。

當然,他們也想不到其他技術了。

除了湮滅力場和托卡馬克裝置的提問以外,其他更深入的技術相關提問就得不到答案了。

發布會上還有一些其他的提問,也被新聞官令話術繞了過去,比如,“研究是否會考慮進行國際合作?”。

有些國家肯定是想插一腳的,即便是不能完成整體的研究,對他們來說也是有益無害的。

還有,“如果設計完成,是不是會立刻進入到制造?”

裝置的設計、制造是一個項目流程,但進入到制造肯定需要花費龐大的資金,就不是‘百億’能支撐了。

還有一些奇怪的問題。

比如,“研究是否考慮過環境和資源問題?氚,是一種放射性元素,基本都是靠人造生產。”

新聞官的回答是,“在實現控制核聚變之前,談環境和資源問題是沒有意義的。”

提問記者有些故意為難人,但提問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如果核聚變采用常規的氘氚反應,就肯定要用到大量的氚,作為氫元素的一種同位素,氚在自然界中含量極為稀少,而且是具有放射性的元素,基本上都是依靠人類制造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