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五章 代表全人類?瞬時打臉!我們已經成功了!

現在王浩手下有兩大實驗研究要進行。

一個是湮滅力場實驗組,CWF-043顆粒性材料基本到位,實驗組已經開始圍繞CWF-043展開論證。

他們需要參照CWF-043顆粒的形態,重新進行底層基礎架構的研究,並制造出對應的直流強湮滅力場設備。

CWF-043顆粒性材料是非常被看好的。

實驗組上下都認為,CWF-043的力場性能超越CWF-041,能夠制造出超過20倍的湮滅力力場。

另一個大型實驗,就是圍繞核聚變裝置展開了。

核聚變裝置一直在進行持續的氘氘聚變反應,到現在已經有一個月時間,內部反應基本保持穩定狀態。

核聚變的持續反應實驗,計劃是持續一個月到三個月,但裝置內部非常穩定的情況下,項目組就決定繼續延長時間,並圍繞核聚變裝置展開一系列的實驗研究,其中就包括激發F射線。

F射線,是廖建軍的團隊負責。

但是,圍繞核聚變裝置展開的F射線釋放實驗,也只能由王浩親自帶隊負責,其他人都不可能獲得權限。

核聚變工程研究組也在準備著各項實驗。

很多研究人員更認真準備的是報告和論文,他們都只是參與一兩個實驗,而不是全部都參加,包括王浩也一樣,他也只負責F射線激發實驗,其他實驗就不參與了。

在核聚變裝置的F射線激發實驗前,王浩相對還是比較清閑的,他也在認真的準備報告和論文。

其中,成果報告是最重要的。

國際上的輿論都圍繞F射線、氘氘聚變展開,很多人也都在談論核聚變工程研究項目,上級領導層討論一番,就決定裝置內部反應穩定後,就對外公布核聚變持續反應控制的成果。

這也是為了樹立國際形象。

在圍繞湮滅力場、超導技術的前沿科技領域,國內對比國際已經遙遙領先,自然要適時的公開一些研究進展,讓全世界所有人都知道,國內已經占據了科技主導地位。

科技主導地位是很重要的。

就像是曾經的阿邁瑞肯,擁有最好的科研環境,就能夠吸引無數的精英人才加入。

有更多的人才,才能研發更高的科技。

現在國內前沿科技領域,對比阿邁瑞肯是遙遙領先的,也要樹立占據科技主導地位的形象。

另外,還有一個考慮是,核聚變的研究進展保密根本沒有意義。

核聚變工程項目太大了。

全世界不知道有多少衛星把鏡頭對準了基地中心位置,持續反應的裝置會散發熱量,時間一長就能知道,核聚變持續控制已經取得成功。

……

與此同時。

阿邁瑞肯的高層正不斷召開科技論證會議。

最高級別的決策層主要關心兩個問題,一個就是湮滅射線,他們找來一大群專家學者,討論湮滅力場點火核聚變以及軍事化用途的可行性。

另一個就是可控核聚變技術。

種花家掌握著湮滅射線技術,還依靠F射線進行氘氘聚變點火,而現在他們也制造出了湮滅射線,自然也能夠進行氘氘聚變點火。

“那麽,是否能開啟核聚變的研究?”

這是決策人的疑問。

當召開相關會議的時候,一大群的科學家都支持開啟研究項目,因為他們都希望能夠參與其中。

核聚變的研究,肯定是超大型的科研項目。

參與其中,百利而無一害。

但針對開啟核聚變的研究,學術界多數人是不看好的,他們對點火氘氘聚變很感興趣,但點火核聚變和控制核聚變無關。

核聚變研究的主要難點在於‘控制’,所以才會叫做‘可控核聚變技術’,至於怎麽點火,就只是一個技術難點而已。

“實現氘氘聚變的點火,又能怎麽樣呢?”

“這和控制核聚變完全沒有關系!”

“只要把氘氘聚變,想象成氘氚聚變,就知道我們掌握了氘氘聚變的點火,也根本沒多大意義。”

“因為我們也不能控制氘氚聚變……”

“首先要實現難度低的氘氚聚變,再加上氘氘聚變的點火技術,來近一步控制氘氘聚變。”

很多學者不看好的同時,也開始討論具體的問題,“難點太多了,包括設計,包括材料都是問題。”

“托卡馬克裝置並不完善,甚至說,那只是理想狀態的設計,有很多待解決的問題,他們的核心技術是湮滅力場裝置,據說也用了托卡馬克裝置……”

“不管怎麽說,他們還沒有取得成功!”

一大堆的議論,一大堆的想加入,一大堆的不看好。

針對核聚變大型工程研究項目,就只是召開幾次科技會議,顯然討論不會有結果。

阿邁瑞肯決策層更重視另一個問題——湮滅射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