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章 一階波技術突破,光速問題。眾人的期待!

在國內的基礎材料領域中,汪輝就是備受‘羨慕嫉妒恨’的那一個,之前他就是一個材料專家、金屬研究領域的研究員,還夠不上最頂尖的層次。

在被王浩邀請加入湮滅力場實驗組,並特別設立材料檢測中心後,汪輝以飛躍式的速度,成為了國內外最頂尖的材料專家。

中途,他拿出了各種各樣的新型元素研究成果。

這些研究成果都和一階元素有關,問題並不是他制造出的一階元素,就只是負責一階元素的初步性質測定而已。

當然,汪輝肯定是有一定能力的。

但是放在頂尖學術圈子裏,很多同領域的學者自然對他很不服氣,覺得都是汪輝的運氣好。

“如果當初王浩邀請的是自己……”

“那麽也肯定不比汪輝差,不,肯定比他更強!”

很多同領域學者都這麽想。

當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也能去材料檢測中心,再跟著‘看不上的汪輝’一起研究,心態自然就不一樣了。

用一句不太恰當的比喻……

買彩票不能中特等獎,中個一等獎也行啊,中不了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也是能接受的。

哪怕就中了五塊錢,也是錢啊!

總比什麽都沒有強!

好幾個大型機構,包括科學院材料所、航空材料院、基礎科學中心等等,都出現了類似於劉斌等人的一幕。

相比去材料檢測中心,參與最新一階元素的測定工作,跟著汪輝做研究‘受點委屈’,根本沒什麽大不了。

那可是材料檢測中心!

現在學者們心中最向往的科研機構,就是圍繞王浩的反重力性態研究中心、湮滅力場實驗組以及附帶的材料檢測中心,三個研究機構互相關聯,一直能不斷的有前沿科技的新發現。

而且,經費根本不用發愁!

絕大部分科研機構都要為經費發愁,哪怕是科學院、航空集團旗下的機構,看起來科研經費數額很高,可因為研究員、團隊的數量非常多,分配到個人的經費就不多了。

很多學者想要申請個項目,為了經費都要跑斷腿,寫上一個又一個的報告,還要經過層層的審批,最後還不一定能夠拿到全額經費。

如果加入材料檢測中心就不一樣了,不止能參與最前沿的研究,有什麽好的想法申請經費都很容易,根本不用經過什麽上級審批,只要獲得檢測中心的負責人的支持,比如汪輝,再比如更高一級的王浩,經費就可以直接批復下來,還能盡最大努力提供最好的環境。

這種科研機構,哪個學者不想加入呢?

經費,是一方面。

學者們更心動的還是能加入一階元素的測定工作,只要加入進入就肯定會有成果。

對於科研人員來說,研究內容真的是非常重要。

比如,材料行業,單純的基礎研究想有成果太難了,想要有成果,一方面是要有能力,另一方面就是運氣。

後者往往比前者還要重要。

絕大部分科研人員,針對一個項目申請經費做研究,連續做了幾年時間,最終的成果也只是幾篇論文而已。

至於成果應用……

九成九以上的研究成果,都只能作為學術積累,根本無法進入到應用層面。

就像是超導材料的研究,包括前一段時間火爆的kj033,影響力已經達到了世界級別,大量的媒體做宣傳報道,大量的機構參與檢測工作,相關的議論也非常多,但不管結果怎麽樣,依舊只能作為學術積累,因為根本就無法進行批量生產,只能通過實驗室來制造。

這種不確定的材料,也不會有企業大規模做投資。

所以加入材料檢測中心的機會有多重要就可想而知了,在如此有吸引力的機會面前,臉面根本就沒什麽大不了的。

很快。

各個機構選定的研究員們,就先後來到了材料檢測中心,他們到來以後注定不會清閑。

現在材料檢測中心的工作太多了。

鄧斌也是其中之一,他的最大成果是對於鈉離子發電技術的研發,所以他的第一個工作任務,就被分配研究‘一階納元素’的電離特性。

於此同時。

王浩終於有了清閑的時間。

材料檢測中心的工作並不需要他來參與,有重大發現肯定會匯報上來,他只需要等待就好了。

王浩回了西海市,和家人一起待了幾天。

之後就去了西海大學,準備看看海倫、陳蒙檬、保羅等人,湮滅物理理論相關的研究進度。

結果還沒有喝完早上的咖啡,就接到消息說讓去一趟材料檢測中心。

沈會明團隊,重大發現。

“重大發現?”

“β銅和棕金,一起實現了對一階波的能量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