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六章 大型會議,實驗開始——爆炸發生了!

一項國際通力合作的實驗研究往往是非常復雜的。

但這一次的實驗研究,已經有了現成的設備和材料,也有成熟的和核反應堆技術支持,即便是沒有其他的國家的參與,王浩團隊聯合核物理研究所同樣可以完成實驗。

所以實驗的準備工作進展非常快。

好多特別過來參與實驗的科學家團隊,來到以後就發現沒什麽事情可做,只需要等待實驗開始就可以了。

既然是國際合作的研究,還是要分配工作的。

這成了最繁瑣的事務。

兩周後。

所有的團隊都已經來到了實驗地點,設備和材料也相繼的運送過來,項目組就召開了第一次全體會議。

這次會議就是確定工作的分配。

會場是在一個臨時搭建的大型基地裏,藍色的外圍和頂棚顯得有些粗糙,但兩周能在沙漠深處建成這樣已經很不錯了。

前來參與實驗的人很多,科學家數量就超過百人。

這還是嚴格限制人數的結果。

當得知有機會去種花家,和反重力研究中心一起進行‘湮滅力場爆炸’時候,好多科學家都搶著報名,每個人都知道機會來之不易。

國際湮滅組織來了二十幾人的團隊,格魯姆湖計劃項目組來了近三十人,剩下的則都是國內的科學家。

反重力性態研究中心的參與度反倒不高,來的就只有王浩、何毅、肖新宇等十幾個人。

其他都是核物理專家、電磁專家。

這主要是因為,疊加力場制造強湮滅力場技術,早已經被反重力性態研究中心淘汰了。

現在的實驗研究是針對爆炸,保證設備正常運轉,再檢測各項數據就可以了。

然後就是基礎的物理分析。

這些完全用不到向乾生、劉雲利等人。

反重力性態研究中心參與實驗的人員中,除了王浩、何毅、肖新宇,其他都是工程師類型的人才,或者幹脆就是普通的副研究員,並不了解真實的強湮滅力場技術,讓他們來這裏一則是培養人才。

二則,也是保密相關考慮了。

復刻實驗參與的人數太多,就很可能會出現技術泄露的問題。

在會議開始之前,學者們都在會場裏討論著,他們都對於實驗非常期待,也分成小團體互相交流著相關的研究問題。

針對湮滅力場的研究,國際上召開的學術會議很少。

這主要是因為技術保密,掌握技術的機構都不會輕易泄露,即便是格魯姆湖計劃項目組、國際湮滅理論組織,有一點可能涉及到‘技術’的發現,都只會設定為保密,而不是公開出去。

另外,就是國際湮滅理論組織沒有發展起來。

最初種花家號召成立湮滅物理的國際組織,倒是有一些國家相應參與,但組織的主導權卻是個問題。

一般來說,掌握最高端技術的國家和機構,肯定會擁有相關研究領域國際組織的主導權。

但是,種花家主導不被接受。

當時成立的國際組織自然就不歡而散,後來就又有了國際湮滅理論組織,湮滅組織倒是發展起來了,卻連主導的阿邁瑞肯都自己單獨研究,並開啟了550億美元龐大經費支持的格魯姆湖計劃。

這樣一來,湮滅組織的存在就如同雞肋。

不過湮滅組織的影響力還是有的,畢竟組織成員國已經有超過二十,只不過他們沒有掌握高端技術。

現在的會議場合,還是第一次把大量湮滅物理理論、技術以及實驗的科學家集合在一起。

這可以用‘盛會’來形容。

會場的環境相對比較差,但是氣氛卻非常熱烈,還出現有科學家兜售研究的情況,“我們實驗室利用最高端的天文學設備,發現了幾倍光速的粒子束。”

“你們有人看到消息了吧?”

“這個發現顛覆了相對論,很可能和湮滅力場有關。”

“我的研究認為,粒子是能突破光速的……”

這名科學家的名字叫做佩特裏·薩裏科,是一名來自芬蘭的天文物理學家,後來轉而研究湮滅物理,已經有了不少的成果。

佩特裏·薩裏科繼續道,“我投稿給了皇家科學院,結果不被接受,他們認為這是荒謬的。”

“有個叫沈會明的輻射波專家,他的團隊做的研究表明,一階電磁波在常規環境中的速度也是光速。”

“這說明升階波也不能突破光速上限。”

“皇家科學院以此來駁回了我的論文,但我認為這是沒有道理的,我們團隊研究的是粒子,粒子和光是不一樣的。”

“也許我們拍到的就是升階粒子波……”

他說著諷刺了一句,“如果是有種花人投稿,那些老頑固一定會考慮,他的思維已經變得傾向種花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