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九章 新物理項目,零態能量和非零態能量!

復刻實驗異常爆炸項目組,最終得出的結論有兩個,一個是‘純能量爆發’,另一個是‘無序爆發’。

在排除了‘強湮滅力場自身爆發能量’的因素外,前者也就代表‘粒子能量爆發’,至於能量爆發具體是怎麽發生的,就需要後續再進行研究了。

後者則指的是沒有固定位置的能量爆發。

在項目組的實驗開始前,王浩就發表個人看法,認為爆炸事故和‘中子爆發’,以中子能量爆發來舉例,實驗所制造的強湮滅力場是近似圓形的薄層結構,而能量主要爆發的位置有幾個點。

這幾個點並沒有什麽規律。

其他位置也有能量爆發點,只不過強度相對比較小。

所以能量爆發過程可以理解為‘多點位無序爆發’,從實驗裝置內部核反應堆激發中子的情況來看,中子碰撞強湮滅力場薄層確實是無序的,除非是再進行復雜的設計,控制激發中子的方向,否則也根本不可能找到規律。

總歸,實驗結束了。

之後肯定會有很多論文成果出來,所有參與實驗的學者都收獲頗豐,最低寫上一篇新穎的論文是沒問題的。

有參與實驗的學者表示說,“物理學界即將迎來一場有關粒子與湮滅力場研究的盛宴!”

“這是實驗帶來的。”

“我們實驗了粒子能量爆發,每個參與者都有很大收獲,這可能會成為新物理的起點……”

好多學者都用‘物理盛宴’來形容實驗。

實際上,參與實驗的物理學家人數不過百人,總計參與實驗的人數規模也只有四百人左右。

如果拿國際大型物理實驗項目來對比,歐洲核子組織的粒子對撞實驗,參與直接工作的就有幾千人,每一次實驗都會有大批物理學家參加,實驗的一個小團隊都有幾十人規模。

這次的實驗相比來說,規模就要差很多了。

但是,內容不同。

物理實驗的研究,內容新穎是非常重要的,過去幾十年時間,粒子對撞實驗都一直在進行,大部分內容已經研究透了,想再有新發現就必須要大大增加碰撞強度,但發現也只是新粒子或粒子信號之類,和參與實驗的普通學者關系並不大,他們更多只是‘參與’而已。

現在的實驗則屬於‘新領域’,人類從沒有探索過的領域,強湮滅力場結合粒子能量爆發,找到一點內容都可以寫上一篇論文。

國際物理學領域,也有很多討論的聲音。

項目組得到了兩個結論,而物理學界則針對去討論更深層次的原理,“強湮滅力場的粒子能量爆發,或許其原理和黑洞中的能量類似。”

“也許我們是發現了黑洞中的反應。”

“也許是反物質。人類已知的粒子能量爆發方式就只有幾種,實驗中不確定是否有粒子消失,但也許就發生了正負粒子湮滅現象……”

這個說法得到了很多人的認同。

不只是王浩能夠想到反物質,其他人也能夠想到,因為粒子層面的能量爆發,只有核反應、粒子對撞等幾種方式。

實驗中發生粒子對撞並爆發能量的可能性很小,至於核反應直接就被排除了,若是沒有全新的粒子能量爆發方式,‘正反物質相互湮滅並爆發能量’,就成了‘算得上合理’的解釋。

‘反物質’的可能性被提出來以後,物理學界的討論就更火熱了。

人類一直都在尋找反物質。

很多物理學家從事反物質的研究,他們希望能夠在實驗中找到反物質存在的證據。

現在的實驗直接發生了正反物質湮滅爆發?

這實在太有吸引力了!

國際物理學界對於實驗的火熱,並沒有傳導給強湮滅力場研究的機構,比如,格魯姆湖計劃項目組。

再比如,國際湮滅理論組織。

兩個機構內部也在討論著實驗問題,但因為實驗並沒有能給出明確的‘爆炸原因’,也就導致強湮滅力場的研究只能繼續陷入停滯。

很多學者都擔心設備會突然發生爆炸,因為他們的設備內部核反應堆,也會激射中子或其他粒子觸碰外層強湮滅力場薄層。

雖然設備並沒有發生‘能量逸出’問題,可是……

萬一呢?

現在沒有明確的結論證明‘只有發生能量逸出才會爆炸’,他們再利用設備去做實驗研究,肯定要小心再小心。

他們可不把生命貢獻給物理研究。

恩波利·庫博就為此很頭疼,他決定多安裝一些安全設施,讓參與實驗的人員有更多的安全保護。

這樣一來,至少心裏感覺會好很多。

國際湮滅理論組織方面也類似,比爾·布萊恩回到研究基地後,第一時間就申請了‘防爆隔層’,並決定在實驗設備下方挖個能及時躲避的防空洞,若是實驗中出現什麽問題,立刻就讓所有人進入避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