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一章 擔心和期待。一摔兩百億?可以接受?

光壓發動機的研發進入到了新階段——即將進行第一次起降測試。

臧春來是航空飛船工業公司的總經理,他不是專業的研發人員,但一直跟著設計制造走過來,到現在,即將進入起降測試,還是感覺速度太快了。

不管是研究人員,還是工程人員,都有和臧春來同樣的感覺。

光壓發動機的設計是研究組完成的,進入制造階段,有大量的工程人員參與到工作中,他們按照設計的要求一步步進行裝配,用九個月時間裏,完成了整個裝置。

發動機是他們親手建造起來的,他們本應有更多的信心和期待,可當近距離看著直徑超過百米的大塊頭時,他們就感覺有些不真實,想到即將進入起降測試,心裏總會產生擔憂情緒。

擔憂,主要體現在三點。

有些研究人員擔心理論問題,光壓發動機的理論是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提出來的。

那麽,理論就一定正確嗎?

如果光壓發動機的理論是有問題的,他們到現在所做的一切,就都會變得毫無意義。

第二就是設計問題。

即便有王浩主導光壓發動機的項目,但設計真的完善到制造的光壓能讓如此大塊頭升空嗎?

最後就是制造過程中,可能會產生的故障問題了。

哪怕是一個很小的機械裝置,制造出來以後也會存在故障,更不用說如此大塊頭了。

雖然他們做了很多的檢測,中途也修正了很多的問題,但萬一進行起降測試的時候,會有什麽大的故障發生呢?

那可不是故障問題了,很可能變成一次大的事故。

很多人對此都很擔心。

他們能做的只是認真投入到工作中,不斷對每一部分進行檢測,防止一切可能發生的意外情況。

這種擔心也是正常的。

在短短的九個月時間裏,光壓發動機項目投入了大量的材料、經費和人力,若是其將測試出現故障,發動機從空中砸到地面,到時候,簡直是無法想象,甚至不敢想象。

“上面有超大的安全傘,如果發生故障會瞬間打開……但我覺得用處不大,只能說可以降低一點兒到地面的撞擊。”

“發生這種情況,凹面反射鏡一定會大幅度的損壞。”

“現在的發動機核心就是凹面反射鏡,占據了絕大部分質量和空間,其他設備倒是其次了……”

很多人私下討論可能會發生的情況,越是討論就越是緊張,“誰有具體消息?起降測試什麽時候開始?”

“根據我對王院士的了解,應該是按照計劃進行。”

“那不就是這一輪檢測結束?”

“對~~~”

“這麽快嗎?我覺得穩妥為主,還是再等幾個月……”

“這種大型項目,感覺都應該是檢測幾年,然後再進行有風險的測試,現在的速度實在太快了。”

“是啊,我也這麽看。”

他們的看法當然是沒有意義的,最終決定權的就是王浩。

王浩做出決定以後,第一時間就敲定了測試時間,然後就寫了一份報告提交給上級部門。

這次的測試可不是普通的實驗。

光壓發動機受到了國際關注,也是國內最大型的項目,第一次提降測試是非常重要的,肯定會有領導組過來旁觀。

當然,以後的每個實驗都很重要。

第一次總歸是不一樣的,能夠成功讓光壓發動機升空,就說明他們的理論和設計大方向是沒有問題的,也能夠打破輿論上的一些質疑。

就像是項目組內部人員的想法,輿論上有很多質疑的聲音,比如,有些人認為光壓發動機的理論是錯誤的,還有些人認為,光壓發動機根本不可能完成,就只是一項假想的科技。

輿論上更多的人則質疑理論和設計問題。

光壓發動機理論認為,必須要制造出5萬攝氏度以上的高溫,才能夠保證制造出足夠強的光壓。

如果溫度在5萬攝氏度以下,制造出的光壓就會呈現指數性下降,去作用於航天器上的推力,甚至趕不上或者推進器的效果,更不用說,光壓發動機還制造的如此龐大,很可能連本身都無法推動。

當然,有擔心和質疑,也同樣有信任和期待。

後者人數占比很少。

保羅菲爾·瓊斯就是其中之一,他得知起降測試即將進行以後,對待工作都變得熱情很多,逢人便說起對於起降測試的期待,“終於要開始實驗了,我已經等了很久。”

“第一步即將測試,非常關鍵。”

“雖然已經完成了光壓測定實驗,測定到的光壓也達到了既定數值,但畢竟只是小型實驗。”

“現在是發動機測試,只要完成了這一步,距離能飛入太空就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