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七章 方向控制,提升技術!黃明昆:何院士真是大好人!

引力場制造的場面給人以很大的震撼。

黃明昆感嘆的稱之為‘偉大的技術’,他是一個真正的軍人,率先想到的就是把技術應用到武器上。

那絕對是威力十足的高科技武器!

丁志強也覺得用在武器上更‘有意思’,引力場技術應用在空天母艦防護上,也只是未來而已。

現在就連空天母艦都沒有,防護應用暫時就只能想象一下,而用於破壞是實實在在的。

王浩的想法就簡單多了。

不管是用於武器還是用在空天母艦的防護上,技術都需要繼續去研究增強,才能有更好的效果。

等回到了實驗基地以後,王浩馬上召集所有人開會,主要說明了三點問題,“這次的實驗意義重大,也肯定了我們過去一段時間的研究成果。”

“不管是技術層面,還是理論層面,都已經得到了證實。”

“理論層面,首先確定的是實驗的線性特點,我們最開始認為實驗結果不是線性的,而現在證明實驗確實是線性的。引力場釋放距離和電功率存在直接關聯。”

“第二點就是材料內部半拓撲結構釋放S+和S-波的幹擾影響。”

“我們采用了超薄層的同向電流材料設計,制造出的引力場強度和釋放距離明顯得到了增強。”

“以上,理論組的成員要進行總結,並添加完善對應的構架內容中。”

王浩沉了一下,繼續道,“第三點才是最重要的,也就是對於引力場方向的控制。”

當說到‘方向控制’問題,理論組的人都認真起來。

引力場釋放方向的研究也只是剛剛有成果,通過對於主構架以及薄片方向的調整,他們已經能控制s波形成後的傳播方向,卻不能控制離開主區域後的擴散方向。

s波形成後的傳播方向,也就代表了引力場的方向。

他們在實驗中制造的引力場是向下的。

正常邏輯來說,引力場方向是向下的,後續傳播覆蓋的範圍也會向下延伸,但實際上並非如此,實驗中就能發現,後續延伸依舊沿著s+和s-波的傳輸方向。

實驗中,距離設備5500米到5700米範圍內,形成了S波主要影響區域,並制造出了1.79倍率的引力場。

這一片區域中,各位置的引力場強度相等,也就形成了一個穩定的空間擴展範圍。

引力場的方向和S+、S-波的傳輸方向,並沒有直接的關聯,因為所形成的空間S波,已經不能夠用‘波’來理解,‘S波’也只是便於理解的代號而已。

‘S波’,實質上已經是‘空間力場’。

就像是正反物質相互抵消的反應,因為正反物質已經抵消,再沒有速度和質量之說,自然也就沒有所謂的‘慣性’。

所形成的能量會在原點爆發,並向四周擴散的,和正、反物質原本的方向無關。

S波,不是波,而是一種空間力場,其本質和星球引力相似。

在形成一個穩定空間力場的情況下,力場作用的後續影響是不確定的,也許像是純粹的能量爆發,又或者星球的引力一樣,會向著四周擴散,也許是單純沖擊一個方向。

實驗制造的s波就是後者,沖擊方向則是沿著S+和S-波傳輸方向,覆蓋距離設備5800米到7900米範圍。

“這是巧合,還是說後續影響範圍永遠朝著s+和s-波範圍延伸?”

“又或者,後續影響範圍是可控的?”

王浩提出了這個問題以後,其他人都跟著思索起來,也馬上回饋了正確答案。

後續影響範圍可控!

王浩並沒有讓其他人說明想法,而是繼續說道,“這就是我們下一步的研究主方向。”

“之所以從這個方向去研究,是因為我們的理論還不完善,如果能完成這一部分理論,我們就能讓技術有很大的提升,甚至是質的提升!”

實驗組的人有些不明所以,但理論組的人都明白過來。

過去一段時間,他們是在理論和技術兩個方面同步進行研究的,純技術層面上,研究已經達到了高點。

換句話說,以現有的理論對於設備進行改進,也很難有多大提升空間了,沒有理論支持的情況下,單純去研究主構造或同向電流問題,也根本不可能讓技術有多大的提升。

現在制造的引力場強度為1.79倍,釋放距離為5500米,即便在技術上進一步改進,最高強度也不可能超過兩倍,釋放距離也不可能超過一萬米。

想要突破以上兩個數值,就必須繼續去完善理論。

當然還有其他方法。

比如說,就是找到另一種比β-CWY-137材料性能更好的材料。

顯然,材料方面的突破,比完善理論和技術更加困難,沒有理論支持的情況下,尋找新材料完全憑借運氣,看起來根本沒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