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章 大型UFO成型!眾專家:我不當英雄,其他人也不能當!

實驗結果擺在眼前,技術和理論已經非常明確了。

王浩對於理論進行總結以後,就簡單說起了技術問題,其實也不用再去深入分析,技術比理論更加明確。

引力場制造是由三個部分決定的,其中兩個是同向電流的結構,另外就是對稱線圈構造。

兩側的同向電流結構制造出了引力場。

對稱線圈則起到了增大性能以及調節和擴展力場後續影響的作用。

同向電流不只是制造出了引力場,其中的精細化設計也能決定引力場的強度和方向。

對稱線圈所釋放幹涉波的頻度,能夠大大增加引力場釋放的距離,而功率則會影響到引力場後續覆蓋範圍的方向,功率增大到一定程度時,引力場後續影響方向就會發生調轉。

引力場後續影響方向只會擴大以及調轉,也就是和s+以及s-波的釋放方向具有強烈相關性。

要麽就順延方向,要麽就是順延的反方向。

在理論和技術明確以後,實驗組和理論組的工作也都很清晰了。

實驗組就是繼續不斷的進行實驗,通過不斷調節的實驗來獲得數據,讓技術慢慢的走向成熟。

理論組則是繼續完善理論。

研究到此,也進行的差不多了。

主核心內容都已經有了,技術和理論都不再有障礙。

王浩對於引力場技術的研究也感到非常滿意,他們花費了不到五個月的時間,就已經完善了引力場理論,並掌握了控制引力場的技術。

現在他們能夠制造並釋放出超過35公裏的引力場,伴隨著理論方面的完善,後續技術也會不斷的提升,研發超過百公裏並覆蓋幾公裏範圍的引力場,已經沒有什麽技術理論的障礙了。

接下來就是不斷的積累經驗,完善理論、提升技術,引力場技術很快就會走向成熟。

後續就交給錢宏宇、黃明昆等人負責了。

錢宏宇被任命為引力場技術組的負責人,黃明昆是軍方派來的工程代表,也會長時間留在引力場技術實驗基地,輔助錢宏宇團隊做研究。

王浩則是帶著何毅以及理論組返回了西海。

他在西海休息了一個星期左右,就又帶著何毅去了湮滅粒子實驗基地,查看了一下唐洪超團隊的激光武器研究,並交代唐洪超去光壓發動機實驗基地。

唐洪超團隊的激光武器研究沒有什麽大的提升,基本就是穩固原來的技術,對於激光武器設備則是進行小的改進,但也只是讓性能更加穩定,提升一下使用壽命。

王浩也沒感到失望。

這本來就是意料之中的情況。

激光武器技術實在是太簡單,就是集中光束制造高溫、高壓,越是簡單的技術越是沒有提升空間。

在距離地面幾百公裏的太空,能夠覆蓋三千公裏以上,到宇宙空間能夠覆蓋超過六千公裏的激光武器,性能來說基本上已經達標了。

現在已經有了引力場技術,可以作為空天母艦的護盾使用,就不用擔心隕石群或是衛星碎片威脅,激光武器的地位自然會下降,是作為防護補充以及主動進攻的手段。

他們只是制造第一台空天母艦,有足夠防護能力的情況下,再擁有各種功能已經可以了。

太空中釋放範圍達到幾千公裏的激光武器,性能來說也已經不差了,幾千公裏能夠形成直接的打擊,就不會再擔心各種人為手段威脅。

地球上的科技還沒有這麽高端。

哪怕是人為控制直接進行攻擊,人造太空飛行器最快速度也只有每秒幾十公裏。

這樣的太空飛行器一般是用來探測地外行星使用的,比如說火星探測器,又或者是向太陽系外進發的探測器。

常規的衛星、探測器,速度為每秒幾公裏,想要威脅的空天母艦提前一分多鐘就能夠被鎖定摧毀。

太空中另外的威脅,隕石,速度也在每秒幾公裏範圍,若是再大型的隕石或者是速度飛快的隕石,也可以利用引力場護盾來調節方向,空天母艦本身也可以進行計算躲避。

其中發揮重要作用的還是雷達體系。

這方面是不用擔心的,他們已經擁有了最高端的太空雷達——一階太空雷達。

沈會明團隊的研究成果上報以後,國家雷達技術中心研發出好幾種一階雷達,其中就包含了太空使用的偵測雷達,代號為‘V412-02’。

V412-02,可以說是超時代的產品。

這一款雷達的特殊性就在於釋放的是混合波,混合波也就是釋放了一階波,也釋放了常規波,兩種波同時進行偵測,也能夠保證偵測數據的準確性。

同時,一階波的偵測距離超過一萬公裏,只有在一萬公裏外,信號才會大大衰減。

一階波具有非常強的穿透性,暫時不能被人為的檢測、幹擾,在太空中對於地面進行偵測也是非常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