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六章 各類型小型飛船!王浩:研究一定要靈活啊!

航天局,反重力飛船研發中心。

作為航天局排名前五的高層,技術研發方向實質上的第一人,反重力飛船項目的負責人,陳佳禾也正在為反重力飛船的研發苦惱著。

反重力飛船的研發工作一直有序推進中,各類的設備部件以及電子系統都在不斷的檢驗、調試、修正,研究中心的每個人都很有工作熱情。

但是,工作速度還是令人不滿意。

實際上,他們的工作整體看來相當簡單,因為各項技術都是成熟的,包括橫向反重力技術,也包括超導電池技術以及霍爾推進器等等。

他們的工作就是把各類的技術整合在一起。

即便只是進行整合,也有很多需要完成的工作,比如說,外部塗層材料研究。

反重力飛船是太空使用的飛船,也必須要跟上科技發展的進度。

研究組希望利用一階材料,制造出一種全新的塗層,同時具備性能更好的防輻射以及反雷達技術,就需要研究一階材料的圖層,並加入特殊的棕金材料。

再比如,霍爾推進器。

霍爾推進器不是一項新技術,他們有好幾種霍爾推進器的制造方案,但要把霍爾推進器整合到反重力飛船中,制造方案就需要進行修改,制造好也要重新進行調試。

還有,電子系統。

電子系統包含的內容就太多了,是反重力飛船最重要的軟技術,可以讓各個部分發揮最高效率,並保證飛船性能的穩定。

電子系統的完善會是一項長期性的工作。

現在的研究就是希望能夠制造出一台反重力飛船的基礎樣機,有了一台基礎樣機,才能夠去設計制造各類功能的飛船。

研究組也知道未來會和航天飛船工業公司合作,他們所制造的反重力飛船肯定會裝載到空天母艦上,兩者的關系就像是航母和戰鬥機、直升機,區別是空天母艦本身就強大的功能,需要的‘戰鬥機、直升機’,目的也只是完成一些工作任務而已。

近一年時間裏,陳佳禾把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了反重力飛船的研究中。

在被提拔擔任了反重力飛船研究的負責人,以及真正成為航天局的高層人物以後,陳佳禾也希望自己能幹出一番事業,而不只是在職位上混生活。

他希望能夠跟著時代發展,也帶領航天局實現一定的發展,首先就是能讓航天局跟上航天飛船工業公司的‘列車’,在太空領域實現一定的自主創收,而不是一切的運營都依靠國家撥款維持。

這會是非常大的進步。

所以陳佳禾帶領的反重力研究組,早早就擬定了很多的後續計劃。

比如,以反重力飛船為基礎制造出運輸船、運輸船、載人登陸船、太空垃圾清理船,甚至是小型隕石拖拽船,還考慮和軍方合作,制造具有單發太空武器功能的小型戰鬥飛船。

等等。

小型戰鬥飛船,會是一種像是戰鬥機一樣的太空飛船,飛船會進行小型化,讓其具有非常靈活的特點,並可以攜帶某種單發的太空武器。

如果能制造的更大一些,就是用靈活性來換取武器威力,可以實現多發太空武器,也可以具有掛彈能力,實現能夠在太空中發射導彈對地面進行攻擊。

其中的難度是非常高的,但有了空天母艦作為主體,還是有可能實現的。

當然,一切的根本還是制造好反重力飛船。

研究組所制造的樣機還沒有組裝,他們就在對各個部分進行測試,好多部分都有各種小問題,但其實也都是可以攻克的,最大的問題還是來自整體。

那就是霍爾推進器和飛船冷卻體系之間的沖突。

這個矛盾讓研究組非常無奈。

其實研究碰到問題也是很正常的,若是沒有光壓發動機研究組做對比,陳佳禾自認為一點兒都不會擔心,一項研究持續幾年時間也不長,針對的還是反重力太空飛船,即便是各項技術有一定的基礎,五年內能夠制造出來也很了不起了。

針對全世界的太空技術來說,制造出反重力太空飛船絕對可以用‘遙遙領先’來形容。

只可惜,對比是存在的。

光壓發動機是更大型的研究,甚至可以說大型上十倍、幾十倍,采用的還是全新的技術,沒有任何可參考的設備、實驗、數據,就完全是依靠新技術研究出來的,從基礎理論到制造全部都是新的。

這樣一個超大型的研究,制造出來的第一台樣機,都已經要進行太空測試了。

剛過去的測試,飛行高度超過了80公裏,距離百公裏的太空已經很近了。

對比一下,反重力飛船就連第一台樣機都沒有組裝好。

雙方的進度差距太大了。

問題就在於,反重力飛船的研究要容易很多,說白了就是空艦系列飛碟換上霍爾推進器而已,從技術層面考慮,沒有任何無法突破的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