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六章 挑釁?追蹤鎖定控制,打擊衛星軌道!

九點。

光壓發動機周圍10公裏範圍已經被清理完畢,各種臨時的設備、機械、材料,都已經被卡車運送到了外圍,所有其他的人員都已經離開。

發動機已經在進行最後的預熱。

那些關注光壓發動機測試的大型機構,已經能夠從熱感衛星及時傳送的數據,知道發動機即將起飛。

當然,也不用去做分析了。

國內第一媒體直播的主持人已經得到了消息,並做出了說明,“起飛時間確定在九點二十分。”

“現在是最後的準備,發動機起飛的時候,會制造大量的光壓和光熱,影響到整個基地,所以必須做好前置的撤離工作……”

“現在我們位於距離基地十公裏的小山,這裏能夠清晰的看到起飛過程。”

“我們連線到了反重力中心主任、發動機組技術專員、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何毅何院士,他回來給我們介紹發動機起飛的工作……”

在何毅接受連線采訪的時候,發動機已經進入最後的準備階段。

主控艙內的三個測試員都正襟危坐著準備著,主測試員,也可以稱之為‘艦長’的趙大鶴,負責的是光壓發動機的飛行操作。

他已經把手放左下方在拉杆兒上。

趙大鶴的心情有些忐忑,他經過了幾個月的訓練,但也只是第二次操作光壓發動機飛行,也知道太空測試有多麽重要,影響力有多麽大。

此時此刻,有幾億人都在觀看測試。

作為測試主要負責人,趙大鶴背負著非常大的壓力,他用力抿著嘴盯著小屏幕,不斷調整著呼吸,也偶爾轉動眼球看向一旁的計時器。

當計時器顯示只剩二十秒的時候,耳麥中傳來了控制室的聲音。

那是王浩院士的聲音,“時間快到了,開始吧。”

趙大鶴再用力深吸一口氣,臉上露出了堅毅的神色,手部用力把拉杆拉了下去。

“轟~~”

伴隨著能量沖擊的聲響,發動機艙體跟著一個顫動,隨後緩慢的脫離了支撐杆向上懸了起來。

……

這一刻不只是趙大鶴緊張,所有相關人員都感到緊張。

光壓發動機並不是第一次起飛,但也只是第二次進行人員駕駛操作,再加上要進行的重大測試任務,起飛的一瞬間都讓人感到緊張和激動。

人員手動操作,也是測試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環。

其實就像是飛機一樣,有人員操作飛行肯定會更加靈活,無人機是地面人員操作,通過雷達信號接收執行指令,靈活性肯定會受到很大影響。

地面人員的控制再靈活,也不可能比得上艙室內人員的操作。

這一次測試中,很大不同的是主控室安裝了引力場設備,也就會讓主控室的人員,處在非常平穩的環境中。

趙大鶴和其他兩個測試員,都是經驗豐富的戰鬥機飛行員,而帶有引力場設備的主艙室,可要比戰鬥機駕駛艙的環境好太多了。

主艙室,感受到的加速非常微弱,甚至大部分時間感受不到,也只是存在引力控制微弱差異導致的‘晃動’而已。

他們不需要承受身體上的強壓力,需要承受的只有心理壓力。

整個測試過程中,他們甚至有時間在主控艙內走動,還可以去其他艙室轉一轉,唯一需要的就是完成測試任務。

因為測試大部分環節都是由主艙室的測試員手動控制,也就讓地面控制室輕松了很多,他們要做的也只是實時監測而已。

這時,光壓發動機已經啟動,開始緩緩的加速升空。

加速,是逐漸加快的。

外界看到的畫面是,光壓發動機緩緩懸浮起來,隨後慢慢的加速脫離地面,五公裏近距離拍攝,再加上鏡頭的去強光效果,也能讓直播鏡頭看的更清楚。

那個場面真像是外星飛碟升空。

很多人都感到震撼,“雖然看過很多光壓發動機飛行畫面,但這一次還是很震撼的。”

“這是距離最近的一次,而且鏡頭清晰度非常高。”

“艙體好像還有很多玻璃圓孔?看起來有點像是民航科技的窗戶……”

“那應該不是窗戶吧?”

“可能是激光武器,可能是推進孔,總之,不是向外噴光壓,就是向外噴激光,誰不相信可以用貼近用眼睛朝裏面看看。”

“那估計會被融化吧……”

在輿論的討論中,光壓發動機的速度越來越快,很快就透過了雲層變成了空中的小亮點。

第一媒體的直播裏,連線的是航天飛船公司副總經理許茂華,他並介紹起了測試內容,“現在我們能看到光壓發動機已經變成了空中的亮點。”

“這個鏡頭來看,距離地面已經超過一萬米,它會一直持續的加速,一直加速到百公裏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