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五章 科技落後帶來的混亂,詹姆斯:我要混個登艦名額!

空間物理?

這不是一個新穎的詞匯,物理學中有一門學科叫做‘空間物理’。

常規的空間物理,研究的是地球空間、日地空間以及行星際空間的物理現象,是人類進入太空時代迅速發展起來的新興學科,屬於地球物理學下設的二級學科。

顯然。

王浩所說的空間物理,並不在常規概念範疇內,而是純粹的研究物理學中,最為神秘的‘空間和時間意義’中的‘空間’。

所有的物質和能量都包含在空間的範疇內,也正因為包含了所有的物質和能量,空間是無所不在的,也是琢磨不透的,甚至連定義都有很多。

愛因斯坦對空間是有一定研究的,而他最大的貢獻就是在牛頓萬有引力的基礎之上,把空間與時間聯系在一起,認為其具有不可分割性,並稱之為四維時空,從而建立了廣義相對論。

湮滅理論的研究超出廣義相對論範疇,發布過《時間理論》內容,因為時間是可以單獨存在的。

同樣,可以推理得出空間是可以單獨存在的。

引力場技術的出現,已經證實空間是可以制造出來的,自然也就證明空間的單獨存在性。

王浩所說的空間物理,也與此直接相關,引力場技術就牽扯到了‘空間物理’,而S波就是制造空間的手段,也成為物質能量聯系空間的紐帶。

強S波,同樣和空間聯系在了一起。

趙老師帶來的學者團隊們,已經了解了一定的理論基礎,知道強S波能夠釋放到太空中是因為穿透了常規的湮滅力空間。

常規的湮滅力空間,是現今宇宙空間擁有的‘屬性’,強S波無法存在於常規湮滅力場空間,就會穿透空間一直到達到某種界限出現。

這個實驗直接聯系到了空間問題。

以此展開進行後續研究,確實可以拓展對於空間的特性進行解析,增加對於空間的理解,也就能夠稱之為‘空間物理’了。

“到了這一步,確實已經聯系到空間問題了,如果能夠繼續深入的研究,還真可以對空間進行解析,甚至是發現一些想都不敢想的技術。”

“空間物理、空間技術,會是什麽?物質傳送?蟲洞?”

“我們能想到的都是電影裏演過的,基礎認知限制了想象能力。”

“這就是差距啊。”

“王院士研究的東西已經完全搞不懂了,甚至已經想象不出來了。”

“如果不是來這裏,我真是無法想象到……”

“其實就像是量子物理,量子的概念被提出時,有很多不理解的聲音,到現在也有了一定的發展。”

“空間的研究復雜太多了,所能研究出的技術也復雜太多了。”

“如果有一天空間技術被應用,也許人類已經走出了太陽系,並能做到進行星系穿梭了吧?”

“這個研究已經完全超脫時代!”

“無法理解、無法點評,我們也沒資格去點評,重要的是王院士已經完成了實驗,並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空間技術。”

“引力場技術,強S波,都可以算作是空間技術。”

一群學者發散想象力的討論著,語氣不由的帶上了諸多的感慨。

王浩的研究實在是太高端了,高端到超出想象,甚至讓他們無法做出點評。

在討論了一陣以後,他們還是回到了現實的問題,“研究的危險性還是很高的,如果是朝著太空進行實驗,就可能影響到衛星運轉。”

“是啊,確實很危險。”

“實驗還是要做出一定的限制,比如說每一次朝著太空進行實驗,需要提前報備。”

“這樣才能保證安全。”

每一次開啟設備進行實驗都要報備,就能確保直線區域附近沒有衛星,就不會影響到衛星的正常運轉。

這樣的實驗還是有影響的。

太空中總是出現黑漆漆的斑點,被拍到過幾次肯定會引起國際輿論轟動,到時候,實驗就可能會被曝光。

至於什麽‘增強F射線’,學者們並不是很在意,F射線技術確實很重要,但以強S波的高端性去提升F射線技術,還是有一種大炮打蚊子的感覺。

“應該只是其中一種技術應用吧?”

“王院士是以此為突破點去研究空間物理,而不是專門去提升F射線技術……”

“就像是王院士說的探索s波,去理解空間、解析空間,才是最重要的。”

……

趙老師帶著團隊離開了。

徐老師也離開了。

他們針對實驗的風險以及後續的研究方向和王浩討論了一下,王浩也是第一次談起了空間物理。

實際上,針對空間物理之前,就只是一個想法而已,能聯系空間的只有引力場技術。

引力場技術,也從基礎上得到了解析,也就是S波聯系到了空間,確定找到了強S波區域以後,王浩才確定找到了新的方向,也就是空間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