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七章 煤礦變鉆石,不可思議啊!

材料檢測中心。

周青做了‘碳矽晶體’的報告。

所有人看著屏幕上的‘碳矽晶體’,都為之迷醉不已。

‘碳矽晶體’,是一種透光的晶體顆粒,天然呈現出正多邊形結構,光線照射下還帶有七彩的光芒。

作為材料學的科研工作者,他們自然知道呈現帶顏色的光芒,是因為其中含有其他的雜質元素。

即便如此,能形成這樣的結構,透出帶顏色的光芒,也是非常了不起的,都可以用美輪美奐來形容。

汪輝和周青討論了一番,自認為找到了‘目標’。

他們並不知道材料哪裏來的,是在做什麽樣的研究,就只是做材料的檢測分析而已,而其他部分都是燒焦的碎末,根本沒有需要注意的地方。

在確定了目標以後,實驗室就分配了工作。

一天時間,實驗室完成了碳矽晶體的基礎檢測,汪輝也馬上把報告提交,並發給了王浩。

同時,他還打了一份申請,想拿到更多的材料,來進行後續更復雜的檢測。

強S波研究基地。

小山的下方是一排臨時修建的房屋,王浩就坐在其中一間小房子裏,小房子就只有十幾個平米,也是他的臨時辦公室。

雖然環境非常的簡陋,但該有的設備都是有的,也不影響到工作。

王浩盯著電腦屏幕,查看著最新的報告,他眉頭微皺,臉色帶上了疑惑,正回想起剛才汪輝說的話。

“汪輝說……找到了我要找的東西?我要找什麽東西?”

“我怎麽不知道?”

在進行了實驗以後,實驗組挖到了地下參與反應的黑色粉末。

那些是泥土和超s波區域接觸後的殘留物,把殘留物送到材料檢測中心,也只是想讓他們做基礎的檢測,希望知道具體發生了什麽樣的反應。

實際上,王浩並沒有指望能檢測到什麽東西。

泥土本身是非常復雜的,還有各種各樣的元素以及化學成分,復雜的熱反應也會掩蓋大量痕跡,就很難通過檢測殘留物得到什麽。

王浩帶著疑惑打開了報告,也知道王輝說的是什麽了。

“碳矽晶體?碳矽石?”

“和金剛石、鉆石類似……”

這是個奇妙的發現。

碳矽石又稱穆桑石,也就是天然碳化矽,天然碳矽石是Henri-Moissan於1893年在隕石中發現,並以其姓名命名的礦物。

由於Henri Moissan證明他從未用過人造SiC制備樣品,從而消除了有人造SiC卷入的質疑。

之後,科學界相繼在隕石、金伯利巖及其他不同類型巖石中都發現了天然SiC,但作為原生的天然SiC,卻只見於隕石和金伯利巖中。

工業界則是有一種人工制造的碳化矽,被稱之為金剛砂,是一種六面體的顆粒材料,已經廣泛運用於建築行業。

不管是天然存在的碳化矽,還是人工制造的碳化矽,一般都呈現黑色顆粒或粉末,天然的碳化矽,更是和煤炭非常類似,肯定遠遠談不上‘美麗’。

報告上的碳化矽,則是一種透明的晶體,而且呈現正多面體結構,放大以後,就像是打磨好的鉆石一般,光線照射下,看起來還散發著七彩的光芒。

“看起來確實很不一般。”

“這應該是發現了新的物質,是強S波區域反應導致的?”

“碳矽晶體……或許就像是單質碳在自然界中會呈現不同的形態,石墨,木炭,金剛石……”

“碳化矽也可以?”

王浩皺眉思考搖了搖頭,繼續看去了報告。

報告中有碳矽晶石的基礎數據,非常突出的特性有兩點,一個就是化學性質穩定,高溫狀態下才會發生常規的化學反應。

上面顯示一個燃燒的溫度數據——3200攝氏度以上。

這是非常驚人的。

燃燒,不是融化,碳、矽的熔點都很高,熔點卻是在真空下檢測的,常規環境下,只要達到一定的溫度,碳、矽都會和空氣發生化學反應。

碳,自然就是燃燒了。

現在的碳矽晶體達到3200攝氏度,才能夠和空氣反應發生燃燒現象,簡直可以用不可思議來形容。

報告還指出,“燃燒的過程中,釋放了非常高的熱量,比常規釋放的熱量高出二十倍以上。”

這只是預估的數據。

因為沒有足夠的材料進行研究,實驗檢測也無法得出準確的結果。

王浩看著數據也知道,裏面肯定蘊含著某種不知道的反應,也許會是個非常驚人的發現。

如果是常規的化學反應,一個碳原子和兩個氧原子結合,發生燃燒時釋放的熱量是可以通過計算得出來的。

現在熱量直接提升20倍以上,顯然不是常規的情況。

第二個值得注意的就是硬度,“碳矽晶石的維氏硬度超過140G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