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九章 內層電子共價構造,材料科學新方向!

有了足夠多的材料以後,碳矽晶石的測定工作進展非常迅速,只花費了三天時間左右,汪輝實驗室就出台了一份非常詳細的測定報告。

實驗室後續還會繼續進行測定,但都是一些需要長時間跟蹤性的研究。

現在的報告已經非常細致了。

超s波研究基地很快就拿到了報告,王浩也召集了很多人一起討論起來。

碳矽晶石的詳細檢測報告很不一般,和上一次的報告類似,體現出的是物理性質,化學性質的異常。

“物理性質的異常主要體現在特殊的高熔點,高韌性,高硬度。”

“這些數據已經超出了常規的結構邏輯。”

從原子結構上來分析,碳化矽的原子排序再穩定,表現出來的物理特性也不可能超過金剛石。

金剛石的碳原子共價組成已經極其完美。

碳原子擁有四個共價鍵。

金剛石的原子結構中,碳原子按四面體成鍵方式互相連接,組成無限的三維骨架,是典型的原子晶體,每個碳原子都以SP3雜化軌道與另外4個碳原子形成共價鍵,構成正四面體。

如果再想更進一步,就只能制造類似石墨烯的物質,就不是單純鍵位組成能夠衡量的了。

碳、矽兩種元素組成的碳化矽,原子結構相對也是穩定的,但矽原子平均只有兩個共價鍵,所形成的碳化矽原子結構上,顯然無法和金剛石相比。

正因為如此,金剛石的莫氏硬度是10,碳化矽則為9到9.5。

碳矽晶石的硬度是金剛石的1.5倍,已經無法在原子排序結構、分子組成的層面進行解釋了。

“化學性質也表現出異常,體現在超出能量邏輯的化學反應需求以及能量釋放上。”

“比如,燃燒。”

“碳化矽燃燒會釋放超出規格的能量強度,比常規碳化矽燃燒高出25到27倍。”

“這顯然是不正常的。”

簡單的來說,就是燃燒過程中釋放出超出規格的熱量。

碳矽晶石的燃燒,就是單質碳和單質矽與氧氣的反應,主要生成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矽,反應不充分也會生成一氧化碳、三氧化二矽等物質。

燃燒是固定的化學反應,有著固定的化學方程式,也能通過整體的能量損耗,來計算出最終生成的熱量。

現在出現了高出20多倍的能量釋放,過程中還形成了爆發式的火焰、高溫,顯然已經遠遠超出了常規範疇。

“為什麽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

在討論會議上,王浩說明了碳矽晶石的測定報告,也向所有人做出了提問。

參會的人員包括理論組的人,也找了幾個物理、化學領域的學者,還有研究組的幾個組長以及負責人,後者也就只是參個會,旁聽一下內容,就很難給出專業意見了。

楊志芬、盧震,都是非常優秀的分子化學、原子物理領域專家。

好多人也都看向了他們。

在分子化學、原子物理領域,楊志芬、盧震是在場最頂級的專家,他們能在專業領域提出非常重要的意見。

不過現在的情況是,檢測報告的內容已經超出了常規範疇。

楊志芬、盧震都擰著眉頭,完全不能理解為什麽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王浩也期待的看著兩人,同時也期待的看向其他人,他召開針對性的討論會議,目的就是分析具體發生了什麽。

或許對其他人來說,想要得知底層的原因,還需要一系列的實驗測定結果,才能走進一步的分析推導。

王浩則只需要一個想法,一個正確的想法。

當很多人陷入思考的時候,王浩則是悠閑的把玩著手裏的‘大鉆石’。

在制造好的碳矽晶石中,有很多形成正多面體結構的‘大鉆石’,其中最大的直徑甚至接近9厘米。

王浩手裏的這顆並不是最大的,卻是其中最漂亮的,裏面似乎摻雜了其他元素,使得其在光線照射下會發出各色光芒。

他把鉆石放在眼前仔細看著,不由感慨,“確實很漂亮,很適合作為珠寶……”

“送給映雪吧!”

王浩已經做出了公飽私囊的決定,而其他人則在思考著碳矽晶石物理化學性質異常的原因。

他們很快就抓住了重點——原子組成!

任何物質的物理化學性質分析,最終都要歸在原子、分子組成上,而碳矽晶石的物理化學性質,超標到已經無法用‘分子鍵’來解釋,就只能歸結為原子組成的異常。

“不管怎麽構造,分子鍵都不可能有這麽穩定的結構,也不可能出現如此超標的化學性質。”

“只可能是原子組成的異常,或者可以理解為原子發生了某種變化。”

王浩認可了這個結論。

討論會順著方向繼續進行研究,理論組則考慮原子的電子層剝離後,會發生什麽樣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