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四章 近距離研究黑洞?模擬電磁風暴!

強S波研究基地。

王浩收到了轉發的郵件,並下載了附件內容。

德萊特發來的郵件有點大,包括宇宙線化學、宇宙射線相關的資料,還包括了一份宇宙射線化學元素構成的測定數據。

宇宙線化學的內容,好多都牽扯到了天文物理,研究的是宇宙線化學組成、同位素組成,來研究宇宙、星系、星體等領域的發展變換過程。

宇宙射線相對容易理解的多,就是研究地球接收到的宇宙射線。

德萊特所在的時空極限化學中心,一直以來做的就是宇宙射線的接收、測定工作,測定的內容包括元素構成、質子中子以及其他粒子所占的比例,以及頻率、波形、能量等多方面數據。

這些內容也談不上有多珍貴,就只是實驗研究測定結果,他們還會把一部分能夠展示成果的內容發布出去。

換句話說,一些相關的成果報告上也能找到類似的內容。

但說不珍貴,實際上也是很珍貴的,成果報告、論文,發布的內容畢竟只是摘選,並不會發布所有的數據。

德萊特發過來的是幾種不同性態宇宙射線的測定結果,還附帶了他的團隊進行的各種分析。

這樣的內容一般是找不到的,只有專業機構、專業團隊,才能夠提供如此詳細的實驗測定數據。

科研領域都是如此。

比如,反重力技術理論,反重力中心研究到現在,都在不斷在發表成果,但其他國家機構並沒有完善的理論。

他們了解到的信息也只是實驗結果,所應用的‘大致’材料等數據。

哪怕詳細說明了所用材料含有的元素列表,想要還原制造出材料也是不可能的。

王浩能調動國內科研機構的數據,但國內並沒有相關的專業機構,有的只是一些研究天文學的小團隊,他們的專業顯然比不上從事幾十年研究的時空極限化學中心。

即便是在天文學領域上,宇宙線化學都屬於小眾中的小眾。

這個類型的研究不能創造任何經濟價值,學術領域被重視程度也很低,也只是在天文學有一定的影響力。

王浩知道德萊特發來的內容是很難得的,他第一時間就寫了感謝的郵件,還把德萊特的郵箱地址做了標記。

這樣一來,德萊特發來的郵件就能被郵箱管理專員直接轉發過來,還會有帶標記的特別提醒。

之後王浩才安心看起了內容。

他瀏覽了一下相關的研究介紹,仔細看了各類型宇宙射線的分析,隨後就變得更加認真了。

在絕大部分人眼裏,宇宙射線測定數據就只是數據而已,就像是可見光有各種頻率、各種波長似乎都是正常的。

但王浩卻察覺到了不一般,他聯系湮滅理論就想到了一個問題——

“這些宇宙射線是怎麽形成的?”

“黑洞噴發?星體爆發?還是星系內部劇烈活動,釋放出了射線……”

王浩希望能夠了解其背後的原理。

同時,他有預感其和強S波激發F射線存在某種關聯。

這種預感非常強烈。

那種感覺就像是解一道難度很高的數學問題,百思不得其解的情況下,看到某個題目有一種新的方法。

兩者似乎關系不大,但感覺用類似的方法,卻能把自己的題目解出來。

王浩馬上決定試試看,他召集理論組的所有人一起進行研究。

“我們要結合湮滅理論,對於各類型宇宙射線進行分析。”

“國家雷達中心也提供了一些數據,可以作為相應的補充,我們要分析其底層的共性。”

“同時,結合湮滅理論……”

王浩認真說了起來。

海倫、陳蒙檬、丁志強、黃振,都開始認真的看起了數據。

宇宙射線相關的研究,對他們來說是有些陌生的,他們並沒有了解過相關領域,但也能夠看懂數據內容。

海倫看了好一會兒,帶著驚訝問道,“這份數據資料很珍貴,是直接的實驗測定結果,王老師,你是從哪裏得到的?”

“時空極限化學中心的德萊特教授。”

“加州大學爾灣分校?德萊特……好像很有名,我聽說過。”

“對。”

“德萊特教授……只可惜,他做的研究……”

海倫不知道該怎麽評價,最後只能搖了搖頭。

其他人也明白她的意思。

德萊特的團隊做的是天文物理的研究,不管是宇宙線也好,宇宙射線也好,最終目的都是解析宇宙的演化過程。

在湮滅物理發展起來以後,德萊特的研究領域受到的沖擊非常強烈,他大部分的研究成果都會被否定。

這種事情是對於學者的重大打擊。

他們沒有繼續再談德萊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