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七章 偉大的旅途、偉大的工作(終章)!

國際湮滅理論組織以及歐洲核子組織分別派出了團隊來到強S波研究組。

他們的到來是為了了解實驗、技術以及理論,並在淺層次的參與到實驗中。

後續兩家機構也會配合做一些基礎實驗。

所有來到研究基地的科研人員對於實驗工作都是非常期待的,他們都為能參加到蟲洞技術研究實驗感到非常的興奮。

他們中有的人能夠留下來工作,有的人則在輪替的回去工作。

伴隨著星際計劃項目的展開,研究會獲得更加充沛的資金,規模也會不斷擴大,其他國家和機構也會派出人員到來。

屆時相關的研究,會圍繞實驗發展成一個龐大的項目。

……

伴隨著上層、科技部門和其他國家、機構的接洽,後續又有幾個團隊加入項目中。

星際計劃也順利展開。

原有強S波研究基地並不合作作為星際計劃的主基地,新基地位置也很快被確定,地點距離新川省會有三百公裏,處在新川盆地的邊緣位置。

這個位置南部是一片廣闊的平原,交通非常、地廣人稀。

當主基地位置確定以後,先期建造很快就開始了,大量機械、設備和材料運送過來,幾千人的龐大工程團隊投入到了建造工作中。

同時,上層談判工作進展也非常順利。

科技部門和國際三十幾個國家以及科研機構達成了合作意向,其中也包括影響力大的阿邁瑞肯、鵝國、琺國等國家。

所有談成合作的國家和企業機構派出的人員,聚集在一起召開了第一次星際計劃項目會議。

項目會議確定了組建星際計劃項目委員會。

王浩擔任了星際計劃項目委員會第一任主席,在投票的流程中,就連其他國家機構人員都把票投給了他,其他參與競選的人都只是陪襯而已。

項目會議也確認了三個副主席以及13個委員,委員名單中還包括保羅菲爾·瓊斯以及科羅特·詹姆斯。

值得一提的是,科羅特·詹姆斯代表的是阿邁瑞肯高校聯盟組織加入到項目中,他所帶領的團隊將會負責一部分實驗工作。

保羅菲爾·瓊斯則在技術理論辦公室工作,並給各個實驗團隊提供實驗工作的理論支持。

某種程度上來說,保羅菲爾·瓊斯和科羅特·詹姆斯再次成為了一起工作的同事。

在項目會議結束以後,星際計劃正式啟航。

星際計劃是非常龐大的,先期實驗確立階段籌集的資金就高達6000個億,參與的科學家和工程師人數總計超過5000人。

計劃被分為四個部分。

第一個部分是以實驗實現物質的百分百傳送。

第二個部分則是制造大型設備,讓強S波薄層釋放距離達到以‘光年’為單位的程度。

前兩個階段是並行的,也被稱作是‘實驗確立階段’。

‘實驗確立階段’,就是要為後續龐大的工程打好基礎,只有實現物質的百分百傳送以及制造穿梭空間以光年為單位的蟲洞,未來才能夠讓飛船實現跨星際的旅途。

第三個階段則是小型飛船的驗證階段,制造小型載人飛船讓其穿過蟲洞,並安全的達到終點,也就完成了蟲洞技術可應用的驗證。

最後,就是系外探索的準備階段,也就是知道超大型的宇宙飛船以及超大型的蟲洞設備,並準備人類的第一次跨星系旅途。

……

在星際計劃確立以後,第一個階段很快就完成了。

利用費米實驗室提供的技術,團隊制造出能維持5T強磁場、重量達到1.4千克的矽球,把矽球以快速運動的狀態,放入到黑球並被百分百傳送到了太空上。

千隼引力飛船收集到特殊矽球,帶回到地面以後發現完全沒有任何損壞,也就是質量沒有損耗,也沒有受到強S波影響。

兩年零三個月後,項目組制造出了龐大的強S波發生設備,並通過復雜的技術和分析,確定強S波釋放距離達到了0.3光年。

這個距離已經足夠了。

當距離能夠以‘光年’為單位,哪怕不足一光年,也是技術的重大突破。

如果制造更加龐大的設備,那麽距離就可以達到幾光年,甚至是幾十光年。

前兩個階段完成以後,下一步就進入到飛船驗證階段。

這個階段是一直在進行的,進行實驗的飛船也是以千隼飛船為主框架來制造。

後續則會擴展到‘噴射能量動力’飛船。

千隼飛船是以電力為主要能源,並啟動橫向反重力降低飛船的制造,來達到擺脫引力的目的,‘噴射能量動力’飛船,則是以噴射能量為主要動力。

常規的火箭以及天航飛船,都屬於這一類的飛船,區別是前者用的是化石燃料,而後者噴射的光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