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 戰爭準備

經過李淳風在虛擬世界中的模擬測試,“狂風2”在太空中的最大速度達到了1200公裏/秒

同時,李淳風順便增強了其攻擊力,為“狂風”增配了帶有大當量氫彈為彈頭的星際導彈。

也就是現在李淳風有冰人的冷核聚變技術,不然他早就研究可控氫核聚變技術了,有意念粒子對超微磁場的控制精準度,想要進行相應的超高溫磁場約束,相信也不是什麽難事。

由於李淳風在計算機方面的全面智能化,其設計的星際導彈實際就是一種全新的自殺式智能機器人。

所以這樣的星際導彈也不必擔心敵人的各種幹擾措施,在導彈智腦控制下,星際導彈也是不達目的不罷休的。

如此大殺器,配合上高速敏捷、超強機動性的“狂風2”飛碟,在星際大戰中將會取得意想不到的巨大作用。

同時“狂風2”全面去除了運輸功能,容積全部讓位給各種彈藥和高能金屬氫電池組,這樣不僅12門旋轉軌道炮擁有更多的彈藥儲備,同時粒子炮也擁有了更多的能源供應。

更將粒子炮的數量從一門增至四門,將12門電磁機槍全部去除,因為這東西不適合太空戰,將靈巧導彈也全部去除,為星際導彈讓出空間。

經過這番全面改造,“狂風2”才真正地成為太空戰機,而不是兼顧運輸機和對地攻擊機的作用。

新的“狂風2”的半徑為12米,中心高度6米,大氣層內的最大飛行速度依然是40馬赫。

因為經過李淳風的測算,超過40馬赫後,瑟爾引擎產生的降溫效果將無法和摩擦大氣導致的高溫相沖抵,那麽一系列傳統飛行器的熱障問題都會產生。

40馬赫的速度在地球已經足夠使用,所以就不必為追求更高的速度,而進行一系列防護熱障的改造。

完成了“狂風2”的升級設計後,李淳風就安排二號智能開始逐條生產線改進,以全面轉產新型的“狂風2”飛碟。

此時,李淳風心中忽然一動,自己可以嘗試一下載人版的“狂風2”飛碟,或許人類駕駛的“狂風2”表現會和智腦型“狂風2”有所不同?

這麽想著,李淳風開始將“月刃”中改裝後的載人設備和抗載荷設備都重新加裝到“狂風2”中。

很快就重新設計出載人版“狂風2”,並指令二號智能安排一條生產線進行試生產。

想到“狂風2”載人版的駕駛員問題,李淳風又稍微花費了點意念,快速在虛擬世界中創造了一個“星際大戰”的空戰遊戲,遊戲的主角使用的就是“狂風2”載人版。

玩家將操作著“狂風2”參加大大小小星際作戰,這些戰役模式,都是“韓信號”上原來冰人主控電腦中存儲的資料。

所有外星人的戰機、戰艦都是用真實的數據重現在虛擬世界中。在這樣的虛擬場景中,玩家經過相應的訓練和戰鬥後,基本上就可以真正地操控駕駛“狂風2”了。

這款虛擬世界的遊戲,李淳風交給五號智能專門打理,要求五號智能要重點考察其中的玩家,是否有非常出色的,列出排行榜,給出相應獎勵,並在合適的時候,要引導他們加入風神科技,成為一支真正的太空戰力。

同時為了應付最壞情況的發生,李淳風也考慮要帶哪些人離開地球,好在此前黃炳昌已經在世界各地搜羅了各類研究人才,背後提供各種支持的是一號智能。

所以李淳風就要求一號智能著手準備相關各類人才的清單,當最壞情況出現時,可以用最短時間將這些人才都接走。

對於普通人,李淳風也給予了相應的選拔方式,那就是通過在虛擬世界中的活動時間來排名。

這件事情就交給零號智能來主持,要多做活動鼓勵人們在虛擬世界中活動,這些給虛擬世界帶來更多意識能量的人,就是為李淳風做過更大貢獻的人,在最壞時刻,李淳風將會把大於某一貢獻值的人帶走。

至於一直默默賺錢的三號智能,除了繼續賺錢用於在全世界大量采購各種金屬原材料和化工原料外,李淳風還分配它輔助二號智能全力做好各項生產任務。

所有這些戰爭準備中,還有最重要的就是信息情報,這方面是由四號智能負責的,它已經掌控了相關的深空探測網和世界各地的遠程大型天文望遠鏡。

四號智能如今調動各地的多架遠程天文望遠鏡,對太陽系柯伊伯帶附近進行全天候全方位觀察,希望能夠有所發現,以便於提早預警。

由於原有的深空探測網的觀察和探測能力遠遠不夠,為此李淳風還特別研制了新的望遠鏡和探測設備,建設了一個覆蓋太陽系的監測網絡,確保太陽系中任何情況都在自己掌控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