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一章 大戰將起

按照仙塘文明大艦隊現在1500公裏/秒的速度,預計六天就會抵達柯伊伯帶了。

李淳風很有些疑惑,為什麽一支逃亡艦隊在逃亡過程中竟然不用最高速度?而是只用600公裏/秒的速度航行,那麽,他們是怎麽逃離追擊者的?

為什麽現在被自己阻擊後,就使用1500公裏/秒的速度航行了?

一個個疑問浮現出來,讓李淳風很是費解。

不過,自己派出“李牧號”小艦隊,前出阻擊仙塘文明艦隊的戰略意圖算是落空了,反而加速了對方的到來。

好在經過“李牧號”艦隊的試探性攻擊,已經摸清了仙塘文明戰艦的虛實,自己已經有了充分的把握來與之作戰。

另外,這次“李牧號”艦隊遠出到太陽系外時,經歷了一番波折,讓李淳風對星際空間有了新的認識。

每個恒星系的覆蓋範圍是非常巨大的,以太陽系為例,曾經傳統理論認為柯伊伯帶就是太陽系的邊緣,但現在大家都公認是包圍著太陽系的奧爾特星雲。

奧爾特星雲最大半徑有一光年的範圍,所以“李牧號”艦隊嚴格意義上來說並沒有出太陽系,而仙塘文明更是一出現時就已在太陽系了。

不過在李淳風看來,柯伊伯帶才是太陽系的邊緣,在它的外邊就是太陽系外,那裏已經是一片虛空,雖然還能檢測到太陽粒子,但是明顯其他宇宙粒子更多一些。

此次“李牧號”從柯伊伯帶穿出,進入到星際空間時,經歷了一段劇烈激波震蕩區域。

通過弦波能量探測儀,發現這裏的弦波有很多都是旋渦狀的,且大部分都是圓圈形狀,頭尾相連,這意味著如果飛行器的引擎功率不足,將無法穿過這些地方。

M國宇航局發射的旅行者1號的穿越成功,可以說有很大的運氣成分,事實上旅行者2號如今就被這個激波震蕩區域阻止,並徘徊在這一區域,無法通過。

以目前地球的科技水平,如果不能掌握核聚變技術的話,是不可能讓飛船順利地進出這裏的。

李淳風不清楚別的恒星系是否都有這樣的阻隔區域,但是這裏顯然是個研究弦波最佳的地方。

只是如今戰事正酣,自然不可能花時間在這個研究上,但是李淳風依然布置了一批探測儀器,準備先將數據收集采集回來,作為樣本留待以後進行研究。

現在,李淳風已經調集了20艘名將級,55艘城市級,以及攜帶的20萬架“狂風2”飛碟。

幸好第一批三艘帝王級太空戰列艦能夠提前完工,屆時與第三批30艘城市級組成第二梯隊打擊力量,雖然不能第一時間趕到,但是正好可以作為後續增援。

而大後方依然有第二批40艘名將級和2艘帝王級將陸續完工,它們可以形成第三梯隊。

至於自己的神風級座艦,由於船塢的安排問題,兩艘戰艦並不是同時開工建造的,目前“宇風”比“宙風”的建造周期要早12天左右完工。

估計在柯伊伯帶與仙塘文明正式交火後6天左右,“宇風”就全部完工,屆時自己可以轉移到“宇風”之中。

以“宇風”的飛行速度,出現在戰場上將會非常快速,正好可以起到奇兵之效果。

隨著外星人艦隊的逼近,地球各國建設的地月防禦系統也在抓緊進行,李淳風幫助建設的月球防禦基地,讓地球人類首次在地外衛星上有了類似移民點的存在。

雖然這裏現在是個完全軍事化的要塞,但人類已經可以長期駐守,目前東方建設的巨大太空站已經發展成為地球的太空港,這裏成為地月之間的中轉基地。

月球開采的資源運到這裏後,再由返回艙裝載後送回地球,而地球送來的補給物質則由改造的幾架“月刃”承擔。

李淳風將這幾天與外星人的初步作戰情況,剪輯了一個視頻發回地球,讓各國了解外星人的戰艦情況。

各國看到風神科技的戰艦和飛碟在面對外星人大艦隊的情況下,依然取得了不俗的戰果,原本喪失的信心立即恢復不說,還更加高漲了,紛紛表示想要派遣太空戰機參戰。

雖然知道現在面臨外星威脅的情況下,風神科技的戰艦數量不足,但各國都開始期待何時可以獲得這些戰艦和飛碟,為此再次紛紛派員趕往海都,面見柳明川。

而風神科技內部社會中看到了更加完整的戰鬥視頻,頓時激起那些正在訓練的太空戰機飛行員的熱血,紛紛寫下請戰書,要求能夠到前線去。

就是張文浩一幫安全生產部的老兵們也是熱血激蕩,想要投入到與外星人的戰鬥中。

李淳風接到吳雨萌的報告後,幹脆安排張文浩組建星際陸戰團,並設計生產出相應的武器裝備,屆時可與機器人軍團聯合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