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九章 災難之後的兼並

弗雷爾卓德的侵略者已經潰退,密銀城的貴族也縮起了尾巴,希望的曙光終於再次出現在了密銀城民眾的眼前。

不過,銀粼河的水勢依舊浩浩湯湯,大半個港區依舊泡在水中,而且,在大水的沖刷下,港區、東部城區和西部城區的城墻都隱隱有了幾分不穩的趨勢,人禍暫停,但天災依舊是懸在所有密銀城民眾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主城區的貴族老爺們倒是沒有第一時間就要求平民離開他們的莊園,但在這大冬天裏,一直待在主城區的貴族莊園也不是那麽回事啊?

如果可以的話,密銀城的民眾更想回家!

密銀城的“城裏人”生活已然如此艱難,那密銀城周圍,生活在郊區或者村莊裏的農民,這個冬天無疑是更加艱難了。

被凜冬之爪劫掠過的村鎮有的堅決反抗,最終城破被屠,也有的無奈拿出了積蓄的糧食,現在全都在挨餓、連開春之後的種子都沒有。

戰爭的陰霾雖已散去,但整個密銀城範圍內,依舊是一片民生凋敝的模樣。

這種情況下,一個艱難的問題擺在了蓋倫的面前:怎麽才能讓密銀城恢復元氣呢?

毫無疑問的,對於蓋倫來說,這個問題是超綱的——打小就在學習戰鬥技巧、還未成年就去軍隊之中歷練的蓋倫打仗也許是一把好手,但治理地方這種事情,對他而言就真的是擀面杖吹火,一竅不通了。

可是,他又不甘心把密銀城的重建交給自家的親戚們,經過之前的一系列事件,他現在也算是對自家的“好親戚”們有了一個比較清晰的認知。

讓他們主持密銀城的重建,那真是鬼知道密銀城啥時候能完成重建。

實際上,蓋倫這個想法多少有點有失偏頗,雖然冕衛家族的旁支貴族們一點都不靠譜,但至少在重建密銀城這一點上,他們還是很願意盡力的,只不過盡力的方向可能會比較偏向於自身而已。

按照他們的邏輯,重建密銀城最好的辦法,其實莫過於趁著這個機會低價收購密銀城所有的土地,這樣一來,整個密銀城的全部土地就都會掌握在冕衛家族的手裏,到時候怎麽重建、怎麽規劃,就可以大家坐下來商量了,效率肯定會高很多!

什麽,你說那些失去了土地的自耕農、失去了城內店鋪的小商人怎麽辦?

我們收購了全部的土地之後,還可以再把它租出去嘛!

要知道,德瑪西亞是有拓荒法令的,任何被開墾的荒地,在經過了登記之後,都會成為被德瑪西亞政府所認可的私人土地,而德瑪西亞貴族的封地,分封的是治理權、部分收益權,而不是所有權,在密銀城,冕衛家族的確擁有大片的封地,但在封地之中,只有少部分的土地是屬於冕衛家族的。

上面所提到的,由領主兼並所有的土地、然後再將其租給農民的事情,實際上在整個德瑪西亞境內是廣泛存在的——或者說,對於絕大部分的領主來說,他們獲得領地之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兼並所有的土地,將領地內的所有土地都變成自家的私人土地,甚至對於這種兼並,當地的平民對此也不會太抗拒。

初來乍到的貴族老爺想要兼並土地,一般多少會給一筆錢的,農民們拿到了錢,後面還可以租種土地,雖然後續地租的比例要高於作為自耕農的稅收,但那也是沒辦法的事情。

至少拿到了過這一筆錢之後,他們還有機會搏一搏下一代,給自家兒子自備盔甲和戰馬,試著去參軍,如果加入了軍隊、立下了功勛,那後面說不定也能成為貴族老爺。

在德瑪西亞,大部分的地區都是貴族的封地,而大部分貴族的封地都不算太大,國王在控制貴族封地的同時,在一定程度上也抑制了土地的更大規模兼並,這種基層的秩序,正是德瑪西亞維持穩定的重要基礎。

但是,北境的情況卻多少有些不一樣。

像是福斯拜羅,那裏壓根就沒有多少可以耕作的土地,哪怕有拓荒法令,福斯拜羅人也沒有那個能力把土壤質量極差的凍土開辟成為良田。

至於密銀城,這裏的自然環境就要好上不少,再加上冕衛家族封地又很大,雖然最開始也搞過兼並,但隨著越來越多的土地被開墾出來、隨著冕衛家族內部也宗家和旁支越分越多,這種兼並最終也不得已停了下來。

不是冕衛家族的歷代成員不想兼並土地,實在是整個密銀城範圍,到現在為止還沒有達到土地開墾的極限,就算冕衛家族一股腦地兼並了所有的土地,那依舊會有不少人去開墾新的土地,而不是選擇租種已開墾的農田。

再加上冕衛家族內部也是人員眾多,相互掣肘,相較於花大價錢一口氣兼並所有土地,倒還不如任由自耕農耕種土地,大家多在上繳的稅款上動動腦筋來得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