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一章 路上的小波比

約德爾人向來是非常執著的,非常有不撞南墻不回頭的架勢。

不,不撞南墻不回頭已經不夠了,約德爾人有時候甚至撞了南墻,也不會回頭。

而有趣的是,從某些不便於公開的暗黑魔法實驗的結果來看,約德爾人的生命本身,就和他們這種超乎尋常的執著有關——從這個角度上說,或許約德爾人和惡魔的關系,都比他們和人類的關系更近。

只不過惡魔的情緒更加極端,約德爾人的執著可控而積極。

作為波比的導師,奧倫非常清楚這個約德爾小姑娘的心思,也在下意識地維持著她的純凈,所以在波比問他“為什麽你成為了國王,德瑪西亞卻沒有之前那麽團結”之後,奧倫只能報以苦笑。

和純凈的約德爾人相比,人類總是更容易改變。

也許是更好,也許是墮落。

哪怕作為國王的奧倫,對於自己的要求從來都一而貫之,但這並不代表所有德瑪西亞人在逃離了戰爭的漩渦之後,還能如在路上一般相互扶持、團結一致。

也許在生存問題的面前,人們總會扛起責任,無私地奉獻,甚至不畏懼犧牲。

但當局勢平和之後,曾經至親的戰友,也可能為了爭權奪利而反目成仇。

很少有人真正能夠完全無私。

就算是奧倫自己,不也選擇了成為國王、將那至高無上的王位傳給自己的兒子麽?

而很多德瑪西亞先民,不再維持團結很大一部分的原因,不也是為了自己的孩子爭取一個更好的開局麽?

為人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生活更好,這又能有什麽錯、承擔什麽指責呢?

奧倫不是約德爾人,約德爾人也注定影響不了波比,所以,在面對著波比的疑問之時,他能做的只有無奈苦笑,僅此而已。

不過,奧倫就算有自己的私心,但他的目光終究是比常人遠了很多,在生命的最後時刻,他選擇了將自己極具象征意義的戰錘留給了波比。

這柄戰錘一方面承載著他對於波比的期待,他期待著波比成為自己都做不成的那位蓋世英雄。

而另一方面,這柄戰錘對於德瑪西亞來說,也許也是一份保險——波比總會追求那些團結守序的人,如果有一天,波比拿著這柄錘子,找到了一個新的“奧倫”,那也許看在這柄戰錘的份上,德瑪西亞會有一個完全不同於曾經諾克希帝國的結局吧?

不得不說,奧倫很了解波比。

在拿到了這柄戰錘之後,波比的確一直在尋找著那個可以使用這柄戰錘的英雄。

而且,由於雄都的貴族很快就失去了開拓的動力,也不再團結而守序,波比也一聲不吭地離開了雄都。

波比的離開,從某種意義上說也算是一別兩寬。

被動地擺脫了父親光環壓力的森圖走出了一條獨屬於自己的二代目之路,通過更適應德瑪西亞的改革,讓德瑪西亞徹底以一個國家的身份立足了下來,並在人生的最後時刻,選擇了自我犧牲。

而波比則是追隨著開拓者們的腳步,向南、向北,這個扛著戰錘的小小的約德爾人,總會出現在人們團結一致面對困難的時候,然後詢問哪裏有能夠使用這柄戰錘的蓋世英雄。

雖然從來沒有哪個人能真正讓這柄戰錘展現出奧倫嘴裏的那種偉力,但波比本人的出現,其實就已經是對這些團結而勇敢的開拓者最大的幫助了。

不誇張地說,德瑪西亞的版圖能在那個符文戰爭結束後到處是坑的局勢下擴展到如今的地步,不少地方都和波比分不開關系。

尋找著英雄的波比成為了英雄,她的腳步走遍了那些最艱難的開拓邊緣,她一次次滿懷熱情地期待著一個新的奧倫,但很可惜的是,幾乎所有“奧倫”在成為了“奧倫”之後,都失去了波比所期待的團結。

期間也有人認出了奧倫的戰錘,希望能從這個小小的約德爾人手裏將其騙過來,以實現自己的野心,但由於他們壓根就不可能實現奧倫所說的偉大的力量,波比絕對不會將這柄戰錘交出來。

如果有人想要動武的話,那波比是真的會教他們物理上重新做人。

就這樣,在奧倫去世後的那近百年的時間裏,波比一直走在路上,尋找著那個蓋世英雄。

然後,隨著的德瑪西亞的疆域逐漸固定下來,波比考察英雄的時間終於越來越短,走在路上的時間也越來越長——雖然德瑪西亞還是符文之地最團結的國家,但和曾經的先民相比,現在的德瑪西亞已經漸漸不入波比的眼了。

但即使如此,波比依舊沒有放棄,她依舊在尋找,尋找著英雄的腳步。

考慮到德瑪西亞先民其實來自於各個國家,她甚至想到或許那位英雄還不在德瑪西亞。